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延边人大2016第四期

关于全州朝鲜族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6-09-11 10:41:21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燕铭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5月份,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612所,在校生21万人,教师3.58万人。其中,朝鲜族中小学74所(小学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初中22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2.69万人(小学1.5万人,初中0.66万人,高中0.53万人);朝鲜族幼儿园86所(含20所校带园),在校儿童1.24万人,教师5340人。延边州的民族教育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起步早、基础好、起点高,在全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个普及小学教育,第一个普及初中教育,第一个扫除青壮年文盲,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1、各级政府重视。自治州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发展,将朝鲜族教育纳入民生事业的重要工作加以推进。1994年,我州在全国率先出台朝鲜族教育条例,延边朝鲜族教育通过法定形式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2002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州政府组建朝鲜族教育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起体系完整的朝鲜族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督导评估制度等,朝鲜族教育纳入了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内容。从2003年起,州和县市相继设立独立的朝鲜族教育研究部门,统筹各学科教研力量,面向朝鲜族学校开展教研指导。经过多年不断建设,朝鲜族教育研究、管理、决策体系逐步完善。2011年我州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年吉林省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州和县市认真落实两个文件,朝鲜族教育有了健全的政策保障。

2、经费优先保障。多年来,朝鲜族教育经费始终得到优先保障。自2011年起,我州针对朝鲜族教育实施“三免一提”政策,幼儿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普通高中统招生免收学费,中小学寄宿生减免食宿费,适当提供交通补助。州政府每年投入300多万元朝鲜族幼儿园保教费;每年投入130万元朝鲜族普通高中统招生学费;“十二五”以来,全面实施朝鲜族义务教育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汉族学校50%—100%;朝鲜族生均校舍面积、公用经费等都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从2014年起,朝鲜族学校义务教育段生均公用经费按照高于普通学校2倍落实。州本级设立朝鲜族教育改革实验和教育科研专项资金由过去的15万元增加至100万元,县市设立不少于30万元的该项资金。过去5年,全州新建改建朝鲜族学校校舍38.7万平方米,90%城区朝鲜族学校铺设硬化操场跑道,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率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各功能室基本实现教学现代化,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基本形成。

3、师资建设加强。依托延边大学、延边大学师范分院等院校加强朝鲜族师资培养,延边大学师范分院每年毕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近100名,基本满足我州朝鲜族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需求。目前,全州朝鲜族幼儿园教师765名、小学教师1565名、中学教师2010名,生均师资比例高于国家规定水平。州和县市政府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为重点,设立班主任和教师岗位津贴,按照不低于教师年工资总额的1.5%标准落实培训经费。过去3年,我州共投入220万元开展朝鲜族教师专项培训,朝鲜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朝鲜族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大幅提升。

4、教改成果显著。近年来,朝鲜族学校小班化教学改革获得成功。自2003年起,新编双语教材纳入教学,朝鲜族学生双语能力明显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纳入教学内容,朝鲜族民俗风情、人文、艺术、体育、饮食、建筑、乡土地理等内容进入课堂,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情感意识大大增强。朝鲜族学生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1%;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1.7%。去年,高考本科上线率92.2%(重点15.7%、二本57%、三本92.2%),取得总平均分和上线率文科列全省第一、理科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朝鲜族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有各类职业院校15所,每年培养朝鲜族毕业生1200名左右。截止2015年,朝鲜族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37%,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存在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加大政策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朝鲜族教育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朝鲜族学校生源剧降。资料数据显示,2001年全州有659所小学,173所中学,在校生33.03万名。其中,朝鲜族中小学270所(含135所民族联校),在校生11.32万名。仅仅15年的时间,全州朝鲜族中小学校数量减少73%,在校生减少76%。各县市经历了若干乡村学校撤并成1所乡镇学校,再行撤并乡镇学校的境况。目前,全州有20多所朝鲜族学校在校生不足25名,在校生6名以下的学校达到10所。例如,和龙卧龙小学仅1名学生,另有5所学校已经没有学生。好的教师不肯留在乡下,这些学生一方面难以获取优质教育,另一方面却人均占据数十倍的校舍、师资、资金资源,朝鲜族教育在乡村出现畸型。此外,因汉校的汉语教学优势,毕业生更适应高校学习和今后就业,朝鲜族男孩选择汉校的意愿普遍都较强,加剧了朝鲜族学校生源的流失。

目前,延边一中招生录取线持续走低,尽管有所减招,但因朝鲜族生源的减少,直接冲击了县市朝鲜族高中办学,如不采取措施,再过几年,多数县市朝鲜族高中将面临生源枯竭局面。全州高职现有在校的朝鲜族学生不足千名,师范分院朝鲜族学生也仅有500多名,而且招生分数线持续走低,生源质量问题严重。这样的办学基础,建成东北东部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师范学院目标很难实现。目前,尽管修改后的计生条例设定了一些放开条款,但朝鲜族群众生育意愿普遍不高,朝鲜族生源今后一个时期仍将低缓下降,朝鲜族教育形势十分严峻。

(二)特殊家庭学生比例畸高。调研发现,朝鲜族学校学生单亲、无亲和留守儿童比例大大超出想象。全州留守、单亲和无亲儿童数比例达到66.2%,一些边境县市和乡村地区,部分学校留守、单亲、无亲儿童数比例达到90%以上。除珲春市开办寄宿制学校,对一些特殊家庭孩子实施了有效的课后监管以外,其他多数县市创办的寄宿制学校未能走向规范,有的已经关闭。目前,多数朝鲜族家庭留守、单亲和无亲儿童课外学习与生活缺少有效的监管与引导,特别是地处乡村朝鲜族学生,随着课后教师的返城,课余生活更是无所约束。高比例朝鲜族留守、单亲和无亲学生现状,已经冲击了朝鲜族教育传统模式,州和县市各教学机构在推进常规教学之外,对这些孩子们的德育、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教育投入明显与需求不足。如果现在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约,将会影响到朝鲜族学生的未来。

(三)民族教育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一是教辅资料日趋萎缩。朝文教育资源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撑,导致朝鲜族学校教师教学用书长期匮乏,教辅材料更新滞后,学生课外读物严重短缺。例如,新华书店陈列12万种图书,其中朝文图书仅有0.4万种,占3.3%。目前,每年可供朝鲜族中小学订阅的朝文报刊、杂志仅有4种。朝、汉学生之间课外读物供应量差距已达到1:67。二是教学课课程设置不科学。朝鲜族学校实施双语教学,基础教育阶段比汉族学校多出1280节课时,致使朝鲜族师生负担过重。此外,朝鲜族学校因“三语”教学造成文科课时比重偏大、文理失衡,导致朝鲜族学生高中段报考理工科比例过低、报考文科比例过高的局面,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文科生明显多于理科生的现象。三是生均资源占有不均。朝鲜族学校布局和学校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一些学校校舍、教学设备闲置较多,有的学校仅有几名学生,却占有大量的校舍、教师以及其他教育设施等资源,而有的学校却出现教师严重结构性缺编的局面。

(四)朝鲜族教师队伍老化严重。调研发现,全州合格的朝鲜族新师资补充困难,导致朝鲜族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加剧。目前,朝鲜族教师46周岁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45%,近3—5年将有大批教师达到退休年龄,很多朝鲜族学校出现师资不足。为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这些学校只能安排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授课。全州教师专业对口率不足70%,尤其是音体美、足球等专业教师严重短缺。此外,学前教育“两教一保”编制也难以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朝鲜族教育的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州考入重点大学本科以上朝鲜族青年,回到延边就业的仅占20%左右,从事朝鲜族教育专业的朝鲜族大学毕业生回到延边就业的就更少。

三、对策建议

朝鲜族教育发展事关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是我州重要的民生工作。解决朝鲜族教育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加大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刮骨疗毒”,下定决心用改革去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制定好朝鲜族教育发展规划。坚持科学论证、统筹谋划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要用长远的观点研究制定朝鲜族教育规划,通过修订朝鲜族教育条例、落实朝鲜族教育优先发展政策,为朝鲜族教育提供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要用务实的态度研究有效的工作措施,解决当前朝鲜族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要科学论证州级层面高中办学和中职、高职的布局及办学结构。在生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州办高中应逐年进行减招,以保证县市高中生源,破解县市办学困局,必要时可探索资源整合来提升教学质量。建议州委、州政府面向全州普及高中教育,认真规划高中教育发展问题。要注意国家高校政策导向,围绕国家高校“双一流”办学导向,探索州内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减少办学数量,增强所办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本着有利于朝鲜族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原则,合理布局县市、乡村中小学校,保障好朝鲜族学生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权力。要重视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广大幼儿入园难和入“好园”难的实际问题。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州内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二)进一步加强朝鲜族教师队伍建设。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无非两个:一是环境待遇,二是发展空间。各级政府要灵活运用好各项民族政策,切实将朝鲜族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制定和落实促进朝鲜族教育人才回流政策,让优秀的朝鲜族师范毕业生回到延边有待遇、能发展、受尊重。优先保障朝鲜族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现有朝鲜族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兑现倾斜政策。建议州政府研究教师的岗位退出机制,对年龄偏大、不适合教学的教师向社会文化服务实施政策性转岗。实施好特岗教师和城镇教师支援乡村教育制度,努力推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共享。重视延边大学和延边大学师范分院等朝鲜族教师主要源头的建设,尤其要支持好朝鲜族小教、幼教师资培养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州教育学院和县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提升继续教育质量水平。

(三)进一步重视朝鲜族留守和单亲无亲儿童。一是要重视和加强学校的职能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朝鲜族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在留守和单亲、无亲儿童比例过高的学校,建议探索弹性教学时间方式,通过增加德育活动时间和心理健康课时等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要关注和解决好教师加班费等待遇问题。二是要重视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单亲和无亲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乡村学校学生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的有效办法。对此,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取得成功经验。珲春市寄宿学校办学经验值得推广,要认真论证办好寄宿学校对留守、单亲和无亲儿童的积极作用,探索对乡村在校生不足一定数额的学校纳入寄宿管理体制,通过对生源整合、校舍整合、师资队伍整合等,以规模化教学提高学校、教师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民负担、优化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的综合目的,同时也更有效地解决8小时以外留守单亲无亲学生家庭教育缺位问题。

(四)进一步挖掘朝鲜族教育资源。根据朝鲜族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组织研究评估,加快推进朝鲜族教育综合改革。一是努力增加朝鲜语教辅资源。努力争取省和国家支持,千方百计引进、编译、出版各种学习资料和知识读物,努力增加朝鲜族学生课外读物供应量。支持朝鲜族中小学多媒体音像教材、信息化配套课程等相关教辅工具、用品和资料的配套开发,完善双语资源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抓好课程改革。要尽快组织出台朝鲜族义务教育段新课程计划,完善朝鲜族教育双语、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民族文化、地方课和校本课等课程设置,推进和解决好朝鲜族学校文理科均衡发展问题。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尽快完善从学前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的双语教育体系,深化“一主四辅式”双语教学模式。发挥小班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并逐步向高中阶段延伸,努力让我州朝鲜族教育成为民族教育工作的样板,为延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朝鲜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