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杏林三十载 一片丹心谱华章
——记州人大代表、龙井市人民医院院长 柳海林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他眉宇之间流露着坚定,眸子里闪现出机敏睿智的光彩。在病人眼中,他是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在员工眼中,他是位务实创新,成绩卓著的好院长。他就是被老百姓称为“亲民院长”的州人大代表、龙井市人民医院院长柳海林。 开拓创新 励精图治 51岁的柳海林是一名从基层走上领导岗位的朝鲜族医务工作者,曾担任过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业务副院长,对医院和患者充满感情。2011年,柳海林担任龙井市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上任之初,正值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加上就医环境差、设备落后、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面对困难,柳海林没有退缩,而是满怀信心和豪情,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抢抓机遇,团结医院党政一班人,带领全院职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科教兴院”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柳海林带领院班子紧紧围绕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院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三条发展思路,转变思想,调整结构,优化方式,全心全意为医院谋发展。他在医院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定期通过院务会、中层大会或其他形式向职工公布人事和财务收支等重点工作情况,使医院政务公开透明;坚持党内议事和决策制度,凡属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必须通过院委会全体成员集体讨论,举手表决通过,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大胆进行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调动起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心系民众 热心公益 柳海林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公立医院的第一责任而履行职责,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他把解决病人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规范诊疗,合理使用药品及一次性耗材,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对特困人群治疗费用予以适当减免等一系列举措,方便患者就医,保证弱势群体能够看得起病。 他还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性化服务。走进龙井市人民医院,不难发现,医院指示图标、科室门牌一律采用朝汉双语文字,方便各民族患者辨识。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该院还由工会牵头,组织汉族、满族医务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朝鲜语,并组成朝鲜族和汉族、朝鲜族和满族“一带一”帮扶对子。如今包括医院专职副书记在内,许多汉族、满族医务人员都已掌握了临床常用的朝鲜语医用术语,4名汉族职工还能阅读《延边日报》朝文版。 无论临床工作还是行政管理,在柳海林心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经常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由于没有钱付药费而放弃治疗。每当有这样的病人就诊时,柳海林总是想方设法降低他们的开支,尽量给予一定的减免。几年前,一位李姓汉族患者患有晚期肝硬化并发腹水,经医院全力抢救得以生还,但其家境贫寒,本人残疾,仅靠修鞋维持生活。柳海林了解情况后,不仅想方设法减轻患者负担,还自掏腰包替患者垫付了医药费。在柳海林精心治疗下,一年后李某康复,其妻子带着钱物答谢柳海林,被他婉言谢绝。 每年春秋两季,柳海林都亲自带领医疗队到乡镇义诊,为患者免费做各项检查,并附赠药物,几年来,医院此项工作年投入超过万元。为提高龙井市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医院主动承担了7个乡镇乡医培训工作。任职院长4年间,柳海林多次走访医院离退休老干部、前任老领导和困难职工,每年投入近万元资助医院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并且号召各支部、青年志愿者到朝鲜族、汉族学校及光荣院开展捐资助学、慰问义诊等活动。 履职尽责 积极谏言 “只有深入群众,准确掌握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才能当好人民的代言人。”柳海林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面对群众的信任和期待,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始终牢记人民重托,牢固树立代表意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代表人民行使好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自当选州人大代表以来,他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下发的文件、材料等,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和代表意识,并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视察和调研活动等,走进社区,贴近群众,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密切同他们的联系,积极传达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在活动中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撰写议案和建议,充分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他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的几点建议》等,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有效解决。 付出就有回报。几年来,柳海林曾多次被授予“州劳动模范”、“州优秀共产党员”、“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柳海林说,悬壶济世是他一生的追求,为人民服务,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永远的服务宗旨,今后会一如既往地服务于患者,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特约记者 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