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州侨务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朴永福
一、基本情况
我州是国务院侨办确定的重点侨乡,做好侨务工作对我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华侨华人既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国际先进文化的引进者、传导者,在民间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条件。通过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都大有裨益。我州对归侨所做的各项工作,直接影响着海外华侨华人对我州的甚至我国的直观印象,因此,摸清我州侨情,做好我州侨务工作在我们的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
(一)我州侨情
我州目前共有登记归侨侨眷65000余人、归侨2912人。现居住在我州的归侨98%为朝鲜归侨,他们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朝鲜回国的定居的人员。其中65岁以上归侨787人,65岁以上归侨有86户低保户,享受国家退休金有434人,生病453人,居住在城市645人,农村142人。全部归侨中,有347人享受国家低保。现居我州的归侨人数多,年龄大,家底薄,自主创业基础差,生活相对窘迫。
(二)我州侨企
我州多数侨企经营效益尚好。其中延吉市的侨属企业16家,侨资企业1家,超千万以上资产的侨企5家。这些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外贸运输、汽修、餐饮、饮用水、日用百货等多个行业。珲春市有12家侨资侨属企业。敦化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侨资侨属企业7户12个。产业涉及粮油加工、广告业、水电站、驾校、酒店、诊所等。龙井市的侨企14户17个。汪清县的中华参是县属规模以上企业。这些侨属、侨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进步,也改善了一些华侨的生活。
(三)我州新侨
据州侨办、侨联等相关涉侨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州目前有新华人华侨32456人。新华人华侨重点集中在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欧盟等国家地区。其中在韩国人数达到总数的91%,主要从事服务业、建筑业、科研、贸易等。我州的新华人华侨教育背景和知识层次高端化明显,职业更加稳定,年龄结构呈现低龄化趋势,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意识更加积极。另外,他们乡土情结日益浓厚,与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四)我州侨务
面对不断发生变化的侨情,我州也在不断调整侨务工作思路,面对新问题,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途径,推进侨务工作不断进步。
一是大力开展《侨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归侨侨眷的良好氛围。我州各级侨务部门把加强《侨法》宣传作为侨务工作的突破口,依托宣传媒介及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州及各县市大力开展侨务工作进社区活动,使普法活动走进千家万户,进入日常生活。
二是加大对归侨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州委、州政府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我州贫困归侨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就解决困难归侨侨眷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和危房改造、就业培训和扶贫开发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形成了贫困归侨侨眷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从2009年末开始,州财政每年安排15万元贫困归侨低保户补助专项资金,对我州347户低保归侨户进行困难补助。州财政及各县市财政把贫困归侨低保户补助标准农村每户由600元增至800元,城镇每户由800元增至1000元。另外,我州在全面解决居住农村贫困归侨的住房问题上狠下功夫。近年来,州侨务部门还筹集归侨侨眷助学金30余万元,解决归侨侨眷子女就学困难问题。
三是加强涉侨信访接待工作,努力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几年来,州及各县市侨务部门接待侨务信访2000余件,涉及拆迁安置、住房、子女升学、就业照顾、农转非、身份认定、滞留不归人员落户、就医等诸多事关归侨侨眷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我州各级政府对侨务工作都很关注,工作开展中亮点也较多,成绩不错。但我们对自身的工作也不能高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州侨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逐步显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回避。
一是孤寡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的归侨因病致贫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虽然近年来我州不断加大侨务扶贫工作的力度,但全州仍有患有疾病的453人归侨。这些人长年患病,需长期支付医疗费。疾病造成归侨的家庭生活困难,以前过得去的生活也因病返贫,这些人需特殊照顾。
二是对归侨的扶贫力度不够。目前,各县市尚未将归侨扶贫工作纳入扶贫计划中,没有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和具体的帮扶措施,也缺乏专项扶贫资金。
三是扶贫手段单一。目前我州对归侨的扶贫工作主要是通过不定期的走访慰问方式及年终发放低保补助来解决归侨眼前的一些困难。目前,这些措施还无法解决他们的困难生活,还需要更多的扶贫手段、更大的扶贫力度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四是对“新侨”的联络还有待加强。当前,新形成的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一股极具影响力的经济政治力量,他们的经济、科技实力和人力资本越来越强大。这些华侨在巩固和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上,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上,在扩大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州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延边州先后有20多万多人出国,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工、外嫁和留学定居,“新侨”数量大幅增加。虽然各级侨办及侨联等部门对“新侨”开展了一些联络和统计,但鉴于人员和经费的制约,我州对海外新侨的联谊、联络活动尚未开展起来,这些新侨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不能对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进行有效利用,对于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形象展示都是一个损失。
五是对归侨、侨眷的教育、引导及政策宣讲还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开篇规定:归侨侨眷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歧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归侨、侨眷特点,给予适当照顾。从我国侨法可以看出,中国境内不存在特殊公民。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州一些归侨在思想上将自己列为了特殊群体。低保不符合条件的要求优先列入,住房要求特殊解决,有子女的老人要求国家保养等等,政府在解决他们这些问题时,常常引起一些更加困难但未得到政府照顾的的非侨群众的不满。因此,国家对于归侨侨眷的基本政策还要加大宣传,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还需加大力度。
六是侨务扶贫资金来源少、缺口大。州侨办每年有30万元扶贫专项经费,但是县市没有此项经费。相对于全州贫困归侨侨眷来说,僧多粥少,扶贫资金缺口较大,常常出现“旧困未解,又添新贫”的现象。为解决大病救助、生活救助、侨务助学、危房改造等问题,只能向民政部门、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求助。由于扶贫资金短缺,使得侨务部门解决归侨侨眷实际困难的能力受限。
三、几点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要对侨务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各级政府要清醒认识到,解决好归侨侨眷问题是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要明确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重点。在坚持为侨服务的原则下,确定目标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制度,强化执行力,做好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制定侨务工作五年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提高归侨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取得实效。
第二,要在对侨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上再作文章。我州归侨生活困难,很大一个因素是因病致贫。这部分人虽参加了城镇医保或新农合,但由于他们经济基础太差,额外费用的的承担也压力巨大。我州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医疗费用二次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地方财力并参照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对经济困难的归侨参加城镇医保或新农合所需个人缴费部分,通过医疗救助予以适当补助。对经城镇医保或新农合医疗补偿后,仍难有负担的医疗费,及时予以补助。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条件的县市,可对困难归侨侨眷开展免费体检、医疗义诊等活动。要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重点向患大病、重病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参保人员倾斜。
第三,各县市要根据实际归侨人数,将对归侨的扶助资金纳入预算。目前,州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列出了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困难归侨侨眷的困难,但对于解决归侨的全部问题还不够,仍需多方筹措资金。对此,各县市可依照实际,在预算中列入一部分资金,配合州财政解决县市归侨的实际困难。
第四,要与涉侨社团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创建帮侨平台、慈善平台。目前,解决我州归侨住房问题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域外的何仁慈善基金会提供资金。这个基金会为解决我州归侨住房为题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建议各级政府及涉侨部门与国内外相关慈善基金会多建立友好关系,多方争取资金,为我州归侨侨眷改善生活再添助力。
第五,要特别重视新侨联谊联络工作。建议政府牵头,公安、民政、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联动,加强对“新侨”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同时,政府应定期派遣侨务工作人员到我州侨民集中的国家开展对侨联谊联络活动,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我州对外开放增加活力。
(作者系州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