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延边人大2015第二期

珲春市黄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5-06-20 09:05:04

刘延君

一、基本情况

珲春是延边黄牛的主产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人文等优势非常有利于发展延边黄牛产业。

(一)黄牛产业持续发展,养殖基地初具规模。珲春市政府多年来,始终把延边黄牛产业列为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倾斜,现已基本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末,珲春黄牛发展数为6.1万头,其中年存栏4.2万头,年出栏1.9万头。能繁母牛存栏近1.5万头,犊牛及架子牛2.7万头。建有养牛小区和规模养殖场56 个,暖棚牛舍150多,暖棚养殖占40%,设施养殖率达80%。部分乡镇黄牛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农民养殖氛围浓厚。珲春自然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发展养牛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黄牛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积极宣传,引导和调动了广大农民优先发展延边黄牛的积极性。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多个黄牛养殖合作社,小型养牛专业户遍地开花。全市累计建办规模养牛场(小区)50多家、养牛重点村20个,发展万头养殖乡镇3个、千头养殖村12个、10头以上的标准养殖户645户。

(三)资源保护初见成效,黄牛品牌效应突出。珲春吉兴牧业和天一牧业饲养的延边黄牛高档肉打出品牌,吉兴牧业“长白弘”牌延边黄牛肉先后被评为“延边名牌产品”、“吉林省名牌产品”和“吉林省著名商标”,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吉兴“长白弘”品牌与天一牧业的“蓝之苑”品牌高档黄牛肉已打入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区消费市场。吉兴牧业高档牛肉已走进中南海和北京高档饭店的餐桌,相继在珲春、延吉、上海等地区建设牛肉饮食店,牛肉直接从牧场到餐桌,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四)扶持力度不断增大,产业基础逐步夯实。珲春市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黄牛产业的载体和突破口,拓宽投资渠道,打造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牧业局累计上报20多个延边黄牛产业项目,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民宗局兴边富民项目投入黄牛养殖资金2492万元。推介招商引进资金近2亿元。鼓励乡村干部、民营企业家带头创办养牛企业,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累计投放养牛贷款近5000万元。珲春林业有限公司“全民创业”活动发放养牛贷款3000余万元。诸多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黄牛产业发展,黄牛产业已成为珲春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二、存在问题

珲春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虽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发能力差等影响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种群资源严重不足,保护和开发利用延边黄牛遗传资源任务艰巨。延边黄牛饲养周期长,饲养成本较高,覆盖面积不大,饲养基础相对薄弱。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愿意饲养可繁殖母牛,延边黄牛母牛数量逐年减少。此外,山东、吉林地区等外地企业来延边大量高价采购母牛(多以高于本地交易1000元的价格收购),基础母牛流失严重,导致延边黄牛种群繁殖缓慢。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补贴的推广,提升了种植业效益,饲养延边黄牛的比较效益相对降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积极性不高,养牛户数不多、养殖规模偏小,全市养殖总量不足。政府对延边黄牛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扶持的能力有限,对产业发展和产品的开发缺乏支撑力度。

(二)产业品牌竞争力不强,发展和壮大延边黄牛产业能力相对较弱。珲春黄牛及相关产品的主要品牌有“长白弘”、“蓝之苑”等“延边黄牛品牌”,品牌效应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但对外影响力不够。珲春黄牛集约化养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能力有限,产品规模小,不能实现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制约了黄牛品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黄牛养殖利润分配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够,分散农户对延边黄牛的饲养依旧保持在传统方式上,这样的生产方式和规模不仅使很多科学的饲养技术与标准难以普及,同时也使生产者的养殖成本因规模小而偏高。分散小规模生产,导致延边黄牛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规模有限,限制了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

(三)黄牛产品品质不高,提升和开发黄牛产品的市场竞争空间有限。延边黄牛养殖整体效益不高,延边黄牛生产缺乏统一的饲养管理标准和监管机构,肉牛的屠宰及产品的分割没有科学完整的工艺,生产的产品没有明确的规格等级评定,对牛肉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参考国内的认证标准,没有根据延边黄牛的特性建立自己的肉牛分割、分级标准,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指标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牛肉生产标准,使延边黄牛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研发和创新产品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珲春延边黄牛生产主要以分散饲养为主,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小、散、低”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生产方式落后,技术人员不足,农户饲养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粗放,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制约了珲春黄牛产业的发展。政府对延边黄牛给予了政策倾斜和经费扶持,但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对产业发展和产品的开发缺乏支撑力度。延边黄牛品种繁育与推广,产品生产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但是产学研结合仍不够紧密,致使科技创新缺乏针对性,技术成果转化较慢。

(五)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引导和服务延边黄牛养殖业积极程度欠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局限于小打小闹,投入跟不上,管理不到位,防疫不落实,多年不见效,特别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太低,发展信心不足。少数乡村领导对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广阔前景尚未从根本上认识清楚,对养牛业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积极性不够高,服务作用没有发挥好,部分乡村的延边黄牛养殖业仍处在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水平上。

三、几点建议

在州、市两级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发展黄牛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打造延边特色产业和品牌,壮大珲春延边黄牛产业发展。为此,为进一步做大作强黄牛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黄牛养殖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民养殖延边黄牛的积极性。延边黄牛属于我州独特的农业品牌,州市两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落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黄牛管理条例》、《吉林延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实施方案》等多项制度,促进延边黄牛及其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强金融政策方面支持。协调农行、信合等金融信贷部门,加大对规模养牛特别是母牛饲养的信贷扶持,降低贷款门槛,创新信贷担保和抵押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时限。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养牛贷款贴息补助等优惠政策。二是实施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参照国家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饲养母牛户每年年初和年末分别进行核实登记,实行补贴,每年对饲养的能繁母牛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切实提高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三是积极鼓励规模养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设置专门担保贷款机构,积极扶持延边黄牛合作社、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逐步以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延边黄牛取代小规模散养。对年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实施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养牛场,符合奖补标准的,财政适当给予适当奖补资金予以扶持。

(二)完善延边黄牛的繁育保护体系,强化延边黄牛种群的保护力度。制定完善种公牛培育制度,依照县乡村三级,逐级建立配种网络,逐级开展延边黄牛生产技术宣传培训。严格控制能繁母牛的出栏。对全部基础母牛进行身份登记,出台限制宰杀能繁母牛和后备母牛、实行“宰一补一”制度,即宰杀母牛必须由县级以上畜牧主管部门批准,每屠宰一头母牛必须保证有一头新的后备母牛入栏,专门设立督导、监察部门,坚决杜绝滥宰母牛的现象发生。控制基础母牛销往外地,采取基础母牛身份认证的销售制度,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完善延边黄牛繁育体系,实现延边黄牛群体的迅速扩大,进而壮大延边黄牛产业。

(三)整合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发展壮大延边黄牛的产业体系。制定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国内、国际商家在延边投资发展黄牛产业。整合延边黄牛饲养、屠宰、加工各个环节的优势资源,实现延边黄牛的饲养规模化、屠宰标准化、生产批量化、产品规格化。鼓励养殖小区(大户、规模场)、技术服务单位发展延边黄牛经济合作组织,发挥上联企业、下联农户、服务农户的作用,积极推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规程、统一经营”的生产经营机制。鼓励加工企业、科技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基地建设,开展中介服务。鼓励企业以参股或独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快推进黄牛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参与的联动推进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在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下,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规模化养殖户,采取“公司+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让企业与养牛场、养牛合作社或养牛户对接。建立契约式(通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畜产品的交售数量、质量和价格,并通过预付定金、贴息贷款、赊销饲料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股份合作式(龙头企业同基地农户通过资金、技术、土地、设备和劳力等入股,进行股份合作经营)等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以龙头带动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龙头发展,各环节相互促进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建立延边黄牛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示范优质、高档育肥牛,生产可繁殖母牛批量化养殖等。建立效益共享机制,使增加的效益合理分配给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延边黄牛产业的整体装大,不断提升竞争力。创新产业运营机制。

(四)推进黄牛产业的科技创新,切实提高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创新完善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力度,重点解决延边黄牛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企业生产需求为科技创新的目标,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在第一时间在龙头企业应用,将企业对技术成果的建议和意见直接反馈给科技创新机构。利用通过省内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这个平台,致力于延边黄牛生产和开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广延边黄牛科学养殖技术,推广延边黄牛产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延边黄牛及其产品的质量。依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生产不同档次的牛肉,推行延边黄牛产品的优质优价销售,最大限度的提高产业附加值。逐步建立延边黄牛产业品牌,树立名牌产品,通过品牌战略和名牌效应实现延边黄牛产业效益的增加。实现肉牛标准化生产,采取健康养殖,减少生产环节的污染,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扩大青贮饲料生产,科学生产,建立延边黄牛分割、分级标准,建立健全推广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各乡镇配备电教设备及相关设施,采取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养殖户等方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促进养殖户利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肉牛品质,推动延边黄牛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五)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加快对黄牛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黄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落实黄牛产业的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村屯。完善政府统筹安排,畜牧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农林水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