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延边州医药总部生产制造基地 促进延边州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建议
2019-04-26 08:52:22

一、建议原由和分析

1、中国经济发展将由速度向质量转变,未来竞争的是高端技术和高端服务,伴随中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重视、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20-2030年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将达到8万亿和16万亿;目前中国人均卫生健康支出保守说不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大,是“中国制造2025”新兴产业之一。

2、延边州长白山地区是第二大药源基地,具有药材资源库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我州医药城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升级存量高端产业、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的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医药行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支柱产业,在区域版块已有一定影响力。

二、发展建议

1、立足存量,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扩大税基。我州现有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吉林华康药业、亚泰集团东北亚药业、华润三九、紫鑫药业、凯莱英药业、金赛药业等,这些都是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在全国各地建有生产基地,政府应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创造政策、营商、资本、人才、成本优势,吸引集团公司将外部生产基地和新项目的落户,建设集团公司核心生产基地,因为税收跟着工业走,形成总部经济。

2.获批国家级医药科技园区,做强做大医药产业集群。州委、州政府前瞻战略定位布局医药产业,争取获批国家、省级医药科技园区政策匹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核心竞争优势。国内医药产业发展过程已经证明政府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延边州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战略层面的宏观把控和政策上的引导,应发挥我州的制造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完善的产业链推动各类资源的快速集聚,加强区域企业协同联动,集聚集约,构筑长吉图经济走廊中心区域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3.从价值链角度推进医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存在需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动及互补,即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并以此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医药产业的价值链系统包括药材种植、原材料加工、产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医疗保健等不同环节,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为这个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集群内部成员创造了彼此之间共生互惠的方便条件。因此推进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构建彼此紧密关联的价值链生态系统,在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基础上让产业集群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4.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关注集群创新能力培育。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等基本特征对医药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网络合作具有更高要求,因此通过集群内部成员成果共享、风险共担来降低研发成本,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大体包括研发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多类型服务平台。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又有企业投资的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服务平台,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模式,从学术水平、人才培养、服务效率、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务平台的整体水平,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5.充分运用“互联网+”打造新模式、新业态。互联网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生产力要素,正在推动着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发展,“互联网+”同样成为大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为此,要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学研整合,建立医药技术与服务平台,强化医药科研的转化;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生产监督平台,保障药品产品质量;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搭建药品供应的互联网平台,以便患者获得高质高效且价格合理的产品。

6、塑造城市医药品牌。要在“品牌”上拼智慧,在“规模”上下功夫,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稳步快速增长。城市要树立城市品牌,企业要建立企业品牌,政府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创牌意识和品牌经营能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发挥文化品牌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我州中医药文化品牌。

7、围绕大健康,延长拉伸产业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元和16万亿元,“健康中国”战略必将成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应充分利用我州人参、鹿茸、林蛙、中草药、各类食用菌类等东北地区特有丰富资源,打造大健康产业精品基地,并延伸现代农业,发展药食同源产业链。

8、重视产业集群框架下的大企业效应。大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联效应更强,往往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和扩散效应以自身的发展带动集群内部其他相关产业和周边的发展,大企业的吸聚效应是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应力争培育50亿以上企业1家,30-50亿企业2-3家,10亿以上企业5-10家。通过大企业的带动与辐射作用,促进我州医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伴随医药产业政策的不断深入执行,药品将逐步向价值本身回归。相信通过州委、州政府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延边州医药城会逐步实现向集药材种植、药品生产、产品研发、商业流通、精准医疗等产业于一体并与技术、人才、资本相结合的区域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