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州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州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简报第9期

2012-12-24 09:04:08

1220,和龙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充分肯定了州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加快推进建设富庶、开放、生态、和谐、幸福延边,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怀希望。

闵光道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实实在在,非常务实。过去的五年,我州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相当不易,值得称道。一是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每年增幅达到5.5%,在整个财政预算中占15.8%。教育环境极大改善,小学校舍面积超国家和省标准,民族传统文化和朝鲜族教育得到全面加强,学前教育得到规范。二是高度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新建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图书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和龙古渤海国遗址列入国家古文化遗产项目;新建人民体育场、延边滑冰场、多功能体育馆,举办改为承办制后首届省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三是大力推进卫生工作。翻、新建全州所有公立城乡医院,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健康。除此之外,在人口计生、广电、城建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报告提出的2013年工作安排符合延边实际,符合国家和省、州要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通过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韩先吉代表说,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和龙市就是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夯实四个基础。一是着力推进思想解放进程,为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和龙实际,着力强化奋勇争先的发展意识、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为和龙各项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二是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充项目储备,注重深度包装,协调推进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不断壮大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支持初创、小微型企业发展,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一树参天,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专业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建设。高层次、高水准编制旅游整体规划,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全力推进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审批进程,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对朝边贸额度,努力增强对外贸易整体竞争力。三是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为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坚持将新增财政收入的70%用于民生事业,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民生工程,集中精力解决困难群众就医、住房、创业和生活等各方面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确保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烈代表说, 2013年,我们将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推进民生作为第一责任, 把创造环境作为第一理念,实现和龙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新发展、新跨越。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项目建设方面。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计划安排各类投资项目120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4亿元。二是特色农业方面。紧紧围绕平岗绿洲,抓好区域布局。继续实施村屯环境提升工程,大幅提升农民居住环境和质量。三是旅游开发方面。继续打造长白山下金达莱,四季休闲养生城品牌。大力发展跨境旅游业务,深入拓展赴朝旅游线路。四是开发开放方面。启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办好2013和龙国际马拉松赛,不断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环境建设方面。提升城市改造建设品位,打造宜居和龙。六是社会事业民生建设方面。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社会救助等民生保障问题。

  彦、李  夫代表说,受制木材产量逐年减少的现实,林业企业今后必须要走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要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变,从依赖由采伐木材实现收益的林木经济发展模式向以培育经营绿化苗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并通过发展房地产、水电站建设、搞活冬季旅游等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强有力支持。和龙境内的两大国有林业局愿与和龙市加强合作开发,实现互利共赢。

李万洙代表说,如何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既重要又紧迫的任务。个人认为,今后和龙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精力集中到现有师资的深入挖潜上,努力建设一支安心教育、热心教育、素质优良、充满干劲的教师队伍。二是认真解决教师数量总体超编与结构性缺编的矛盾。针对学科结构性缺编、教师年龄老化、短缺学科教师后继无人等超编缺人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补充、退出、优化新机制。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省、州、县(市)三级学科带头人梯次队伍,建立优秀教师、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的培养选拔机制。探索实践州内校长、教师交流轮换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的制度。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

 


图片新闻

栏目ID=8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