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吉市城区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的思考
2016-05-22 10:53:48

巴音朝鲁书记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曾提出,抓好城市工作首先要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流量迅猛增长,“行路难、停车难”已逐渐成为影响延吉市城市交通体系的“肠梗阻”问题,如不提早拿出相应对策,势必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和承载能力,影响我州未来城镇化进程。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延吉市户籍人口总数为538214人,暂住人口99800人,常住人口约64万,共有机动车驾驶人129608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25586辆,其中小型汽车88759辆,大型客车1751辆,大型货车275辆,危化品运输车138辆,面包车6716辆,校车19辆,公交车781辆,摩托车23156辆。

一、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现状

(一)城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道路通行效率下降。当前,延吉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主要表现为车多路窄、通行缓慢,具体表现为:一是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因高峰时段交通需求远大于交通供给,导致爱丹路、公园路-人民路等城区主干路平均车速仅为15km/h。二是特定节点交通拥堵,节假日期间婚庆车队,大量外来客流车流涌入,市中心商圈、中小学校和延边医院周边特定时段的交通拥堵,致使延吉交通常常陷入“瘫痪”状态。三是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又加剧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现有停车泊位无法满足需求,车辆侵占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车, 本就不宽敞的机动车道更为狭窄,停车难与乱停车问题互为交织。以西市场、百货大楼商业圈为例,突出问题是购物、娱乐、餐饮等交通吸引源高度集中,人流、车流密度大,另外接送孩子以及前往医院看病的群众也会导致其周边交通短暂拥堵,交通出行需求已远大于路网承载能力,道路交通常年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

(二)住宅小区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无车族”与“有车族”矛盾加剧。随着私家车持有量急剧递增, 大量汽车涌入居民小区, 造成“车满为患”,尤其是老旧小区,情况更为严重。一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受挤占,绿化带、休闲空间、孩子安全嬉戏场所被逐步侵蚀。二是空气受到污染,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破坏了空气质量。三是噪音扰民,汽车进出产生的发动机声、鸣号声等影响居民的休息。对此, 无车居民怨声载道, “无车族”与“有车族”之间矛盾加深。目前还出现一个新情况,就是新建小区基本实行人车分离,但部分有车的小区业主因价位等原因没有购买车库车位,物业不允许车辆进入小区,致使大量车辆停放在小区外沿路占道,目前情况最严重的就是百合帝苑,大量车辆停放在延河路两侧,造成交通隐患,亟待着手加以解决。

(三)城市品味难以提高, 城市形象受到损害。一是一些无位可停的车辆随意择地而停, 出现乱停乱放的局面, 大大降低了城市的品味。二是一些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按原设计负荷, 被机动车碾压后, 路面受损, 城市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三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 缺乏规模适宜、分散合理的停车场所, 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提升。  

二、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原因分析

(一)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机动车总量迅速增加是造成道路拥堵的最主要原因,截止2015年9月,延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近12万辆,同比增长13%,日均新车落藉43台,同比增长10%,根据近3年来的增长速度,预测到 2020年,延吉市常住人口将达到约70万(指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之和),机动车保有量约达到20余万辆,驾驶人总数约达到21万余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改造缓慢的情况下,延吉市整体交通体系运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据统计,高峰时段内约有3.8万台车辆在延吉市建成区内道路上行驶,预测2020年将有5.4万台车辆在延吉市建成区内道路上行驶。

(二)道路交通结构不够合理。延吉市城区道路以四横五纵主干路为基础,但贯彻市区南北、东西方向的主干路和次干路较少,道路连通度较差,断路头较多,如光明街与爱丹路路口、延南路公铁立交南等。路网结构非常不合理,未能形成棋盘状格局,“微循环”不畅,市民过多依赖主干道出行,导致主干道车流爆满,一旦发生交通拥堵,缺少可选择的绕行道路。延吉市城内河道上桥梁设置较少、上下桥交通不便,也是城市交通瓶颈点。

(三)停车位不足导致机动车乱停现象严重。由于延吉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不足,历史欠账过多,同时存在规划停车用地、建成停车设施被挪用,缺少科学有效的停车收费政策,导致当前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截止2015年底,市区共有停车泊位12314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场720个,配建公共停车泊位10164个,设置路内停车泊位1427个。根据国家城市畅通工程评价体系要求,城区社会公共停车位应达到机动车总数的20%,才能基本缓解停车难问题。延吉市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12万辆,市区停车泊位缺口约1.2万个。目前,因严重缺少停车泊位,“停车难”与“乱停车”现象互为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市区部分道路交通拥堵,机动车停放挤占人行道、占用公交车停靠站问题普遍存在。

(四)停车场配套建设与管理不规范。一是配建停车场泊位不足。一些商业建筑尤其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高层综合楼开发建设时,没有按照相应的配建标准配建停车场,不仅自身需求难以满足,更难满足市场需求。如延边医院持续扩建了门诊楼,但未相应增加停车泊位,把停车问题推向社会,导致爱丹路延边医院前成了交通乱点之一。二是有些单位的停车泊位没有对外开放,造成停车资源的浪费。如州政府行政大楼前共有约400个停车泊位,但周末休息日并不对外开放,造成资源浪费。三是部分配建停车场擅自改变使用性质,被挪作他用,没有发挥应有效能。很多商业区的地下停车场被占用,无形之中将部分来购物的车辆拒之门外,造成车辆占用行车道违法停车,如东市场附近的千盛超市周边大量车辆违法占道停车,造成经常性交通拥堵。

(五)公共交通出行利用率过低。目前,延吉市共有45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辆781辆,日均运送乘客约25万人次,市民利用公交出行比例仅为19.5%,公交运载量、运行效率不高,且公交专用道、港湾式站点等公交设施建设滞后,现有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不够合理,中心区线路过度重复,公交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对市民出行吸引力不强,而重点线路公交车辆超员现象严重,安全隐患严重。

(六)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综观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三方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城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的症结之一。行人随意横穿道路、闯红灯,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驾驶无牌车电动车、随意乱穿乱行,机动车不文明驾驶、违法行车、乱停乱放、逆行、违规掉头、人车混行等违法现象突出,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交通堵塞,严重破坏延吉市整体形象。

三、关于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合理布置路网。应根据延吉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交通管理规划和路网规划。逐步解决市内断头路问题,使这些路段能首尾相连,在施建道路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进行改扩建;尽快建设环城路,使过境车辆绕城通行,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还应尽快启动延北路向西延伸工程,使延北路与金达莱北街、新民北街相接通,该工程将极大缓解公园路、延河路的交通压力。还要优化桥梁与地面道路交通组织,实现桥梁与地面交通互联互通。

(二)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对交通线路和主要节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拥堵路段通过增设单行线等手段合理引导交通流量,重要路口通过科学设置分流车道、信号灯数据等措施,使车辆行驶更为顺畅。要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停车场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针对延吉市停车难问题,建议以“行停统筹、建库为先、价格调节、智慧停车、严格管理、退路入库”为总策略,一要大力发展社会公共停车场,开发建设停车信息诱导系统,并以严管违法停车。科学增设、撤销路内停车泊位,以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实现城市静态交通动态平衡和良性发展。二要加快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紧紧围绕商贸核心区、医院等停车矛盾突出的热点区域,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楼,以缓解过于紧张的停车矛盾。建议政府牵头,加大力度,将被挤占的商业网点地下停车场恢复原有的停车用途。

(四)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综观世界各工业化国家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大都走过了先发展小汽车,后控制小汽车,最终明智地选择了发展大公交的曲折道路。城市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公交优先无疑是克服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拥挤堵塞等基本矛盾激化和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首选。要构建更为便捷顺畅的城乡公交网络,公交服务要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只有提高公交的方便性、准时性、舒适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车出行,方便、快捷、便宜的公交大环境必然会影响私家车的拥有量减少、出行率降低,随之,交通拥堵和停车难自然而然地得到相应缓解。

(五)加强道路秩序管理,强化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要大力开展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对市区交通秩序的管控力度,通过打击酒驾,无证驾驶、乱停乱放等专项治理活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组织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对城市道路进行常态化管理,坚决取缔非法占道等违法行为,还路于交通,保证城市交通畅通、有序。还要加强对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宣传教育和处罚管理力度,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利用媒体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曝光,形成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浓厚遵守交法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实现路畅民安的交通管理秩序。

(州人大常委会城环资工委办公室主任  王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