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业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2-07-25 15:18:35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景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72日至5日,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先后听取了延吉、珲春、图们、汪清四县(市)贯彻实施一法一例情况的汇报,并深入到就业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检查,同时召开了有人社、就业、社保、街道、企业、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大学生等相关部门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76日,检查组专门听取了州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一法一例情况的汇报。敦化、龙井、和龙、安图四县(市)进行了同步自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增加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就业。特别是一法一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措施办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六年来,全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8万人。截至今年6月末,全州城镇富余劳动力30.5万人、农村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一)围绕中心目标,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围绕创业带动就业这一中心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为促进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就业联席会议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州就业工作,并将新增就业、帮助困难人员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及相关部门形成了共同推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注重宣传实效,大力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州及各县(市)政府通过新闻媒体、普法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法一例的立法宗旨和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主题活动,在全州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注就业、全民参与创业的良好氛围。安图县自年初以来共开展各类就业专场招聘洽谈会8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8000多份,受理政策咨询1700人次,提供岗位612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55人,提供创业项目56个,创业项目对接178人。

(三)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完善政策支持的保障体系

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继续鼓励旅游、生态农业、商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着力支持工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二是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投入,利用三年时间新建、改扩建全州人力资源市场15个,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市场从无到有,新建、改建6个,是全省率先完成硬件建设的地区。三是在税费减免政策方面,采取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方式,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取得了良好实效。

(四)依托基层平台,着力提升就业服务的能力水平

各级政府充分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基层劳动保障站(所)、金保工程三大平台,积极为群众提供高效畅通的就业服务。目前,全州人力资源市场面积由过去的1450平方米扩大到8330平方米,实现了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全州乡镇、街道、农村基层平台组建率达到100%,在硬件设施、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图们市向上街道兴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辖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8%“4050”人员就业率达到100%

(五)关注特殊群体,重点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援助

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六年来开发公益性岗位1.35万个,对吸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照规定落实补贴政策。二是强化基础管理,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普查,通过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绿色服务办法,确保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三是继续开展免费培训,特别是针对下岗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不同人群,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四是注重大学生就业,通过举办大学生就业交流会送岗位进校园现场招聘会等活动,使一部分大学生实现了稳定就业。

(六)创造良好条件,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检查中了解到,有的企业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更新用工观念,发挥企业文化效能,确保员工队伍稳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积累无形资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延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延边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对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给予量化股份待遇,法定节假日加班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珲春市的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关于福利待遇的调查问卷,员工过生日订送蛋糕,法定节假日发放奖金或购物卡,员工子女考入大学给予1000—2000元补贴。图们市的延边泛西方塑料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老板心中有员工,员工心中有事业的理念,对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为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采取以岗定薪、以能定级、以绩定奖的工资分配形式,平均工资达到2600/月,并根据物价上涨、国家政策等因素,每年都进行1—2次调整所有员工的工资;认真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员工带薪休假;设立扶贫基金资助生活困难员工,总经理个人每年都资助考入大学的员工子女直至毕业,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技术设备改造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州在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求职者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目前社会就业出现两难问题,即:就业难和招工难,主要表现为:部分求职者就业观念陈旧落后,不屑于从事那些苦、脏、累、险的工作,也不愿从事一些临时性工作或到民营企业就业,存在着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肯去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不愿去民营企业或偏远地区、一岗定终身等就业观念;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存在缺少专业技能等问题;“4050”人员就业存在等、靠、要和就业难现象,多数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一是企业普遍缺少车、钳、铆、电、焊等特殊技术工人。二是企业只注重招用年轻员工而不愿意招用“4050”人员。三是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需要。

(三)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亟需加强

职业培训还存在投入不足、招生困难、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全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技工学校建设发展缓慢,大多没有长远规划,培训内容相对单一,满足不了用人单位需求。

(四)财力支持和小额贷款担保存在困难

由于我州财力相对薄弱,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和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压力将逐步加大,一些县(市)就业专项资金和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大部分还没有落实到位。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创业的初始投入需求,贷款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反担保人员。

(五)基层就业服务工作任务繁重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涉及就业、社保、残联、民政等诸多部门,最终全部落在社区,致使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任务繁重,场地、经费严重不足。此外,部分县(市)还出现缩减公益性岗位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工作。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要把促进就业工作提升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履行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二是要在促进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三是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认真履行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学习宣传,用活用好政策

一是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学习,明确责任,增强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将一法一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创业促进就业工作若干政策》结合起来,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创业者和求职者转变就业和择业观念。三是鼓励群众用好政策,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实际出发,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三)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一要坚持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结合本地劳动力就业实际,建立项目与就业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培植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总量。二要逐步解决我州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优等问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三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为企业招工、用工创造良好条件。

(四)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培训质量

一要统筹安排各类培训资金,整合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资源,统一规划,分类实施。二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大力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三要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复转军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四要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促使他们履行好应尽的社会责任

(五)强化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一是继续建设完善符合实际需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设施先进、常态管理的人力资源市场。二是促使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充分发挥公益事业的职能优势,全力开展专门化服务。三是加强空中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扩大就业机会。

(六)打造企业文化,提高福利待遇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家树立员工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的主体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团队,巩固和加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为活跃员工文化生活、搞好文体活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要在不断改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企业效益、打造高品位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尽力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