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1-09-27 14:52:59

州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柴景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825日至30日,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州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先后到龙井、和龙、图们、延吉等县(市)进行检查,委托敦化、珲春、安图、汪清等县(市)人大常委会自行检查,并将检查报告报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金硕仁对此次检查非常重视,参加了对延吉市的检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6个。主要有,延吉市五道水库、敦化市小石河水库、珲春市城东珲春河水源、图们市枫梧水库、龙井市大新水库、和龙市松月水库、汪清县明月沟水库、安图县安图水库。此外,8个县(市)城市还把地下水作为辅助水源,每年供水总量1568.54万立方米。其中,延吉153.00万立方米/年,敦化市209.94万立方米/年、龙井372.00万立方米/年。

全州供水生产能力为62.97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为7531.74万立方米/年;用水户为486254户;用水人口为117.41万人。全州城市已实现集中式供水,供水管道总长1384.74公里。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结果:延吉市五道水库水源为类水体,其他县(市)水源为类水体。

(一)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形成共识

州和县(市)政府都很重视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认真贯彻落实条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把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制定全面规划。州政府在编制我州十一五计划和十二五规划时,编制了环境保护专项计划和规划,编制了水资源保护规划,完成了延边州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并在计划和规划中将水源环境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各县(市)政府也都结合当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规划。二是,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目前,我州8个县(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都已建立保护区,保护区面积2184.5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304.4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770.5平方公里,准保护区面积1109.6平方公里。县(市)政府设置了明确的地理界线标志,一级保护区设置了警示标志。三是,严控在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上项目。建设项目实行环保第一审批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凡是对饮用水水源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一律未批准建设,杜绝了新污染源产生。

(二)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污染治理取得成效。根据十一五平均监测数据显示,十二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达到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省控7家、州控20家、县(市)控50家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部分实现达标排放。延吉市投入1.64亿元,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治理,工业三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排污达标率达到96.8%十一五期间,全州各县(市)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延吉市总投资2亿7千万元、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于20078月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排放口排入布尔哈通河的污水水质,达到了直接排放河体的国家二级标准。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于201175日开始进行设备调试,可满足全市污水处理的需要。敦化市污水处理厂于200810月投入使用。珲春市污水处理厂于20116月投入使用。其他县(市)的污水处理厂也正在筹建当中,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实现,我州的水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三)水源地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十一五期间,全州水利工程投资突破20多亿元。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01座,其中大型2座(老龙口水库和两江电站),中型19座,小一型37座,小二型43座。大型水库状况良好,中型和小一型病险水库已基本完成除险加固,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实施。五道和满台城两座中型水库上报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项目,其他大、中型和小一型水库均可保证供水和标准内洪水安全度汛。目前,全州作为饮用水水源的7座水库(不含尚未建成供水管网的老龙口水库和正在试运行的延吉市延河水库),6座水库为中型水库,水源保证率较高。汪清县依靠水库水源,实行城乡集中供水的经验得到了省水利厅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四)城市饮用水水源管理得到加强

认真落实水源地保护规划。州与县(市)联合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县(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督察,落实责任,对重点地段安排专人巡护。供水水域河段及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污染物排放,特别是在一级保护区内严禁旅游和钓鱼等活动。城市饮用水达标率为98.7%,其上游河段水体质量达到功能类别-类水质标准。与水库配套建设的净水厂,净水设备和技术比较先进,经处理后的供水水质稳定。

二、主要问题

(一)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根据延边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2011年上半年我州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总合格率为87%。其中,色度合格率93%,混浊度合格率70%,总大肠菌群合格率93%,细菌总数合格率95%,铁合格率94%,锰合格率95%。应该说各项指标的合格率还不理想,浑浊度指标的合格率过低,总大肠菌群指标的合格率比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二是畜禽面源污染,三是人群面源污染,四是水土流失。

(二)乡(镇)、村(屯)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全州乡(镇)47个水厂,有33个进行简单过滤处理,有27个具备消毒设施。824个集中供水村(屯),仅有172个进行过滤处理,80个进行消毒处理。

根据饮用水源水质检测结果,乡(镇)、村(屯)饮用水源各项指标达标率较低。其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总数严重超标。主要原因:一是管理粗放,形成二次污染;二是净化工艺简单,难以保障安全;三是投入不足,设施老化和落后。

(三)饮用水源来水量逐年减少形势严峻

从大的范围看,我州森林对水的涵养功能年趋减弱。这次执法检查发现,我州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来水量除图们市枫梧水库外都在逐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和土地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使生态失去平衡,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不断下降。据调查,自1980年以来,一些大小河流总流量正在逐年减少,河道断流时有发生。如嘎呀河干流上游、汪清河、朝阳河、黄泥河等,每年的1-3月份的100天左右均发生断流,最大断流长度一般占河长的35-85%。据统计,我州境内的牡丹江、第二松花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的径流量比历年平均减少22.7%33.8%49.3%46.7%29.3%;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8.2408亿立方米,比历年平均减少22.8%;水资源总量为75.2337亿立方米,比历年平均减少35.1%

(四)城市供水环节漏失率较高,二次供水污染尚未彻底解决

这次执法检查了解到,我州城市供水管网老化,供水过程中水的漏失率较高,造成水资源浪费,供水成本增大。据相关部门对漏失率的估算,延吉为37.2%,敦化为10%,珲春为45%,图们为41.9%,龙井为70.58%,和龙为50%,安图为65%,汪清为50%。当然,造成漏失率高的原因还与窃水有关。城市二次供水由于管理不善,形成二次污染,是饮用水安全的一大隐患。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的二次供水还好,能定期消毒清理,其他形式管理的二次供水问题最大。

(五)城市地下水无序开采,使地下水位下降

这次执法检查还了解到,我州城市地下水开采处于无序状态。由于地下水取用大于补给,形成地下水漏斗扩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带来地质隐患,影响城市地面建筑和生态平衡。据不完全统计,我州城市共有自备井1300多个,还有未经批准的自备井未统计在内。城市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无计划过量开采势必带来严重后果。

三、几点建议

(一)依法治水,完善措施,建设合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照省政府2002年关于划定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要求,我州已划定8个县(市)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水源为省级保护区,并报省政府批准,成为法定的特殊区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主要是针对水源保护区制定的。依法治水,就是根据《条例》的要求,依法把水源保护区管理好,使饮用水源的水质、水量满足要求。完善措施方面,建议州政府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方案》,方案中应明确责任、管理、措施、目标、任务和时限。对影响饮用水水源环境的难点问题,应充分运用国家政策和资金渠道,有针对性地编制城市饮用水水源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生态移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纳入项目建设盘子,积极运作,使我州的饮用水水源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封山育林,涵养水源,确保生命之水源源不断

林立木是天然蓄水库,林地面积、树干大小与蓄水能力成正比。理论上讲,一棵大树至少可以涵养50吨水,一片原始森林就是一座大型水库。由于长期以来的不断采伐,使我州森林的林相质量逐年下降,水源涵养功能逐年减弱,同时也影响到我州降水量逐年减少,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清醒了。因此建议:一要全面停止饮用水源涵养区内的森林采伐,实施全面封山育林。我州水源涵养区内除枫梧水库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森林采伐,最突出的是安森局的三个林场在延吉五道水库涵养区内每年采伐3万立方米木材。二要保护我州目前仅有的余下不多的原始森林,因为原始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其他林相无法比拟的,一旦破坏,恢复需要几代人去努力。三要全面规划我州森林功能,合理开采森林资源,对饮用水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和特殊敏感区实施重点保护,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

(三)制定规划,加强管理,解决城市供水管网漏失和二次污染问题

我州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惊人,使水资源浪费巨大,同时还增加了水污染治理成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政府制定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更新规划,分期投入、分步实施,争取在几年内使州城市供水管网漏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城市二次供水污染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到位,应当由自来水公司牵头,规范设施,建立制度,定期检查,定期清理,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四)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确保乡(镇)、村(屯)饮用水安全

我州乡(镇)、村(屯)饮用水问题,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责任不清和管理不到位。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当做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一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舍得投入。要充分利用省、国家水利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改造和更新农村饮用水相关设施。二是明确责任,落实农村饮用水该由哪一级政府负责,由哪个部门分管,出了问题由谁承担。三是指定专人管理,落实报酬。四是制定农村饮用水管理办法,规范农村饮用水管理。

(五)科学规划,有序开采,确保地下水资源均衡

按照地下水取用小于地下水补给的原则,科学规划我州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制定我州城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办法,规范地下水开采行为,做到合理、有序开采地下水资源。按照目前情况,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应再批准建设地下水井;对已有的地下水井,应当按照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保持常态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封井;对未经批准或批准程序不符合要求的地下水井,应坚决封井;依法规范审批程序,认真执行先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再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的规定。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