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3-10-27 14:51:43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2012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并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和珲春开发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近期,珲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努力促进示范区农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农机化发展现状

目前,珲春农机化事业正处于又好又快发展时期,农机化对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集中表现在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作业程度越来越高、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等方面。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不断优化。从2006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农机具保有量大幅提高,大中型高性能作业机械发展势头迅猛,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2年末,农机总动力已达18.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984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63台。拥有水稻插秧机754台、联合收割机471台、小型割晒机766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4524台(套)。

(二)机械作业水平逐年上升,农机化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2年,珲春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5万公顷,其中水稻9200公顷,玉米12500公顷,大豆9800公顷。机械耕整地、旱田机械播种均接近100%,机插秧达到69%,机收达到52.4%,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农机作业收入实现9717万元,有力地提高了关键环节的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节本生效。

(三)农机市场规范有序,销售、维修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珲春共有农机及零配件销售网点11家,其中4家为公司,7家为个体经营户。2012年有3家农机公司获得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经销资质,实现销售额7461万元。全市三级维修网点25家,80%以上业务以维修农机为主。从事农机维修人员27人,其中有22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平安农机”创建效果明显。2006年,正式启动争创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活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纳入市、乡两级政府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创建省级示范村一个。近年来,农机年检率达到70%以上,无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农业机械促进法》和《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珲春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狠抓措施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机科技普及水平。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宣传贯彻《农业机械促进法》、《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文化大集”等载体,开展宣传活动53场次,累计制作、张贴宣传挂图、宣传横幅1000多条张,发放安全知识读本、手册、传单等1万余份,受教育的农机驾驶员及从业人员达3万人次,力争做到农机法规及安全使用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积极通过举办农业博览会,邀请省内外农机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和经销商到珲春展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为农机产品推介、宣传和购买搭建平台。结合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加强农机新装备推广及申请申报,适时举办机械插秧和机械收割现场会,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精心指导农机化生产,搞好抢种、抢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三)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和监管措施。以创建“平安农机”为主线,突出农机“三率”和安全生产两项重点,保障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以农资打假为重点,对农机具及配件市场专项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二是强化服务措施,开展送检下乡等便民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三是狠抓农机监理工作,成立安全生产检查组,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治理农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提高农机监理水平。

(四)落实扶持政策,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自2006年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以来,珲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保证一般农户发展需求的同时,重点向种粮大户、专业农场和合作组织倾斜,积极引导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它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努力形成科学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目前,已争取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094万元,其中2013年第一批到位金1830万元。累计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4119台(套),受益农户3500余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珲春在促进农机化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存量农机具的管理需进一步完善。自购机农户享受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购机的积极性,虽然农机部门与购机户签订了购机协议,但由于补贴机械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籍在车不在”、私自转让转卖农机具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机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需进一步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也影响着农机生产安全。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意识不强,不愿接受有关的科技知识和农机操作知识的教育培训,珲春农机“三率”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状态,农机生产事故屡见不鲜。

(三)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机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管工作渐趋繁重,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工作经费不足,影响着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农机管理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四)农机维修网点服务水平不高。维修网点规模较小、级别较低,部分维修点的场房和设备老化、简陋,只能进行换件修理和简单的修补,维修质量难以保障。加之,多数维修网点维修时,不签订维修合同或协议,又缺少纸质记录,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农户维权较难。

四、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教,进一步提高农户对农机管理的认识。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说教、送教下乡、警示教育等方法,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的实际效果,强化农机销售、转让、报废等制度的实施,不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二)多措并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力度。抓好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结合珲春实际,重点抓好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深松深翻整地作业及秸秆还田机械、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各种农机特点,加强教育培训,示范引导,提高安全作业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三)增加投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配齐配强专业技术和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及监管能力。严格执行国、省、州有关农机补贴工作的规定,做到阳光操作,保证程序公平、公开、公正。

(四)强化措施,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不同形式、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农机维修网点,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农机维修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推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