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信访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洞察民情、关注民意的重要窗口,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党和国家形象,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是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这一民主权利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县级人大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信访问题解决的大问题。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打牢思想根基全面做好信访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对待群众要有“爱心”
人大信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具有着其他信访部门无法比拟的地位和权威。同时,也是代表党和国家行使权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机构。绝大部分信访群众正是基于这一点,怀着敬仰的心情,抱着最大的期望,鼓足最强的勇气才走进来吐露心声、提出诉求、期待结果。在这种背景之下,人大信访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直接影响着信访群众的心情,直接决定着能否顺利解决问题、顺利平访息诉。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待和群众的信访事宜,对信访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代言人”,只有把“爱心”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带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把群众当父母,把百姓当亲人,把信访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兄弟姐妹的事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真正取信于民,才能真正维护党和国家的为民作主的声誉,也才能真正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在实际工作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爱民如子的情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听取诉求要有“耐心”
信访群众这个特殊的群体的人员是由社会各界、三教九流组成的,平民百姓占其中的绝大多数。之所以称之为“特殊群体”,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抱着“怨气”来的;二是希望非常之大;三是急于解决问题;四是文化素养不一;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听取诉求就必须要有“耐心”。由于受到语言表达能力、自身综合素质、年龄层次、文化层次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来访者对信访事项难免有表达不清楚或不愿表达清楚的地方,急于找地方“说理”、“出气”,接访者首先就要热情接待和语言沟通来稳定来访者的“情绪”,消除来访者的敬畏心理和思想顾虑。其次要换位思考,以朋友的身份并站在来访者一边进行耐心地倾听、不时地询问、认真地记录,增强人大信访工作人员的“亲和力”,逐渐缓解和融洽氛围,面对面地交谈,心与心地交流,信访者与接访者实现“零距离”接触,为接访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接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通过耐心细致地询问,了解信访者的诉求,甄别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要求。对于合理诉求,需要通过人大信访途径解决的,要使来访者明白解决问题的程序,使来访者心中有数。需要到有关部门反映解决的,要使来访者明白有关程序和法律规定,自觉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其理由,认真做好安抚工作。对其提出的不合理的从事实上、政策上、感情上、心理上化解到位,耐心细致地讲明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定,分析上访可能出现的后果,陈述利害,使其明白要求的不可行性,做好积极有效的说服教育工作。
体察民情要有“细心”
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老的信访问题刚刚得到解决或者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新的信访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方面,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必将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和变化,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普遍增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会在较长时期不断显现,新老信访案件交织在一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复杂。另一方面,信访问题和集体访数量有增无减,越级进京集体访也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源头预防意识和风险评估机制,不依法办事,预防、稳控和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又比较薄弱,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有的酿成较大上访案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面对严峻的维稳形势,人大信访人员要切实提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站在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政治高度,以强烈的事业和高度感,审时度势、敏锐研判、深刻分析,充分发挥人大自身优势,对普遍性、苗头性的信访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形成预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报告,及时为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准确提供信访信息,便于他们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社情民意,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同时,将“报告”中的问题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工作中,人大信访人员还应以身作则,带动或引领人大代表定期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访民意、查民情,形成长效机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随时掌握社会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开展信访工作和更好地服务于人大监督职能的行使。
解决问题要有“恒心”
人大信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接访的问题大多都是老、大、难问题,接待的也大多都是信访老户。信访老户的经历一般比较复杂,反映的问题一般年代久远,难以调查清楚,而且他们提出的条件太高,难以做到。一些大案、重案、疑难案件属于历史积案,更是难以查清原委。另外,反映的许多问题都不在政策范围内,给处理增添了较大的难度。信访老户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几个部门,光靠单枪匹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有处理时要协调配合好。困难重重,不言而喻。面对困难和挑战,人大信访人员更要坚定“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的信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扬“义无反顾”和“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要时刻牢记:人大信访部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决不是“收发室”的“中转站”。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不能造成信访事项在处理过程中空转。要把解决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与人大履行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当好助推器,打好“组合拳”,做好积极纳入和主动接轨的工作。要坚持以“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结案标准,督促各相关部门办好信访案事件,坚决防止出现重办理过程、轻办理结果的现象,形成良性循环。
做好本职要有“决心”
新时期的信访问题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人大信访工作又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彰显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参与国家管理、实施民主监督,人大信访工作人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举足轻重、义无反顾。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人大信访工作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紧紧依靠人大常委会的坚强领导,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坚决摒弃站位不高、思路不清、招数不多等问题,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大力加强自身能力素质建设,全面提升执行法律政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大信访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用真心、真情、真意对待信访群众,用爱心、耐心、信心解决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全面促进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常怀“五心”助推人大信访工作
2012-08-29 09: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