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珲春市人大常委会三大亮点彰显工作特色
2010-04-15 08:44:53

过去的一年,对于珲春市人大常委会来说,是满载收获的一年、是鼓舞人心的一年。这一年,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带动下,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本职、勇于探索,促进各项工作在发展中又有了新的突破。盘点一下,可谓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亮点一:以学为本促提高
    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学为本,继续狠抓队伍建设,有力促进了常委会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是坚持每周一集中学习制度。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视频影像、各办结合业务性质选题轮流授课等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等各方面知识,及时交流讨论,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积极开展代表培训活动。利用市委党校的先进教学资源和设备,成立了珲春市人大代表培训中心,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了代表培训站。有针对性地安排代表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学习、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抓好培训。为代表提供书籍、会刊、报纸等学习资料,畅通代表知政知情渠道,有力促进了代表履职能力的提高;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把学习纳入机关目标责任制考评范围,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将学习与调研有机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并对在学习研究中有突出表现的机关干部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
    通过不断学习,珲春市人大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全年机关干部在省、州、市等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16篇,撰写调研报告15篇;在州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珲春市代表提出赋予珲春西部重点边境口岸跨越式发展试点城镇相关政策的建议,上升为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案,经商务部认真研究,将珲春与广西东兴市等五个重点边境城镇纳入《关于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方针,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送审稿)》,为促进我市开发开放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珲春市代表提出《关于协调解决因多头管理影响地方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建议》,得到省人大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省旅游局在开展旅游资源与管理一体化试点工作和起草《吉林省旅游资源管理办法》时采用了该项建议,将其内容纳入管理办法。
    亮点二:坚持创新求突破
    珲春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工作实效,强调在创新中谋求发展。通过采取系列有效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为扫除监督盲区,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在创新出台《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实施监督法,加强对政府组成部门及其他部门、垂直管理部门和部分团体监督的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其中垂直部门和部分团体2008年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他们历时3个月,先后以“营造测评氛围自查自纠”、“先期调查摸清底数”、“民主测评反馈结果”三个阶段具体实施。以评促改、边评边改、跟踪督办落实,有效促进被评单位和部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
    二是为密切联系人大代表,珲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了《珲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定期轮流在指定时间和地点与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反映问题,为准确把握工作重点、采取有效举措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年共开展活动10次,接待代表120多人次,收集到意见和建议30余件,有力地推动了人大工作与民众所需和地方发展紧密的结合。
    三是为确保社会稳定,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接访的长效机制。人大主任、副主任轮流每天在指定时间内接待上访群众,及时了解群众合理诉求,突出督办重点,加大督办力度,促使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有效遏制了群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是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人大工作全方位发展,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四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现状又进行了细致调研,促使市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意见》,并为各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办公室配备了一名专职干事,使基层民主政治力量得到有力增强。
    五是为提高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在乡镇街道成立了“代表之家”、在社区成立了“代表接待站”。为增强代表为民代言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市人大常委会还采取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的办法,由每个选区出30-50名选民代表,对述职的人大代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进行评议,促进代表履职热情不断提高。
    亮点三:深化监督谋发展
    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正确处理对“一府四院”的监督与支持关系,强化监督手段、注重监督实效、创新监督模式,狠抓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一是规范监督程序,将监督工作抓紧抓实。珲春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坚持对常委会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密切跟踪督办。摒弃单纯听取汇报,采取调查、回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分阶段召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及时掌握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进展。严格按照监督法规定的落实时限,由“一府四院”负责人向常委会会议作落实情况汇报。
    二是丰富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工作力度。首先,开展代表视察活动。分阶段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决策内容,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视察,将视察结果向常委会会议报告,使“一府四院”工作能够更加贴近民意;其次,选准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年初向社会各界征集调研课题,周密安排调研形式,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密切督办,使监督工作有的放矢、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第三,定期回访整改结果。对于在视察、执法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后,组织代表定期回访,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三是注重监督实效,树立人大监督权威。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解决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开展之重。在组织代表对我市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视察活动中发现,珲春河上游河道内非法采金、乱围乱建等现象较为严重,工业排放的污水和农民在河道两岸种植农作物所施用的化肥和农药渗入珲春河,对生态及水源造成影响,直接危及居民饮水安全。他们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将情况向市政府反馈并严格督办落实。促进市政府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河道内的违章建筑、乱开垦行为进行集中整顿,并清理了20余处非法采金点,使珲春市主要水源地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达到或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
    在检查珲春市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情况时,市人大常委会发现,在本市没有建立为侨眷服务的网络体系,归侨侨眷中生活困难者比较多。他们将情况反馈给市政府。推动市政府建立了侨务联络员制度、完善了侨务档案,为侨民改造了2户危房,给2名腿脚不好的归侨侨眷解决了轮椅,使14名未享受归侨退休职工工资补贴人员得到了应有待遇。同时责成市民政局、红十字会、残联等部门重点关注贫困侨民侨眷的生产生活,促进了侨心侨力更加凝聚。
    在对关于本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有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棋牌室活动处在无序状态,特别是在居民区以老年人活动室为名开设的“麻将馆”所引发的治安问题较集中;二是一些网吧的经营不规范,缺乏有效管理,造成治安隐患较多;三是未成年人违法现象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遏制。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将审议意见及时转交市政府并严格督办落实。促使市政府组建了公安防暴巡逻大队,加强了对社区治安巡逻的排查。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以及宾馆的棋牌室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取消了13家棋牌室,销毁185台赌博机。处罚了5家违规营业的网吧,并建立了“绿色网吧”试点和实施“绿色网吧”青少年健康上网专区,使全市网吧得到了规范管理。
  过去的一年,珲春市人大常委会硕果累累。2010年,又掀开崭新的一页,对于珲春市人大常委会来说,是需要承受更大历史责任的一年。这一年,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州人大常委会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行使职权,凝心聚力优服务、坚定不移促发展,借着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喜获批复的东风,为推进珲春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跃升发展贡献力量。
                                                      (珲春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