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州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0-01-15 09:12:02

    ——2009年7月29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州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金永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计划安排,5月19日起,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金硕仁为组长、部分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州人大代表组成的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全州开展了近一个月的调研。期间,听取了延吉、汪清、和龙等5个县(市)政府和州文化局、州广电局、州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实地查看了30余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对全州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我州已初步形成了以民族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会展业、民俗旅游等文化体系和产业经营格局。目前,覆盖全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115家,各类文化企业、经营单位2399家。全州出版各类杂志21种,其中朝文版的12种;报纸11种,其中朝文版的6种;图书1837种,其中朝文版的680种;少年读物46种,其中朝文版的38种;音像制品33种,其中朝文版的23种;朝文版教材课本227种。调查组认为,近年来,州政府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大力推进“文化强州”发展战略,通过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在完善扶持政策、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了不断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州政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专门编制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认真分析了全州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对我州“十一五”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主要对策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之后,州委、州政府专题对“文化强州”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对我州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在《关于扶持民族文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重点扶持具有标志性特色的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搞好民族文化基础建设,鼓励社会捐赠。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州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州政府投入1200万元改造了延边艺术剧场;2008年开始筹划建设延边博物馆和延边图书馆,两项工程计划投资1.2亿元,延边图书馆工程已于今年4月26日开工,延边博物馆工程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工;帮助各县(市)争取资金,完成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今年又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建设资金160万元,再建9个文化站,目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全州现开办5套广播节目、3套电视节目、2种语言广播电视、3个新闻信息网站和1家音像出版社;2006年8月延边卫视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媒体“上星”开播,不仅在延边境内实现有效覆盖,还在全国7个省区和47个县(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实现覆盖,并在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等境外地区覆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弘扬中国朝鲜族文化,宣传延边,推介延边的重要平台;圆满完成延边“西新工程”建设任务,朝鲜语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提前两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计划任务;全州共完成28.91万户的数字电视整转任务,州内城区的有线电视用户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全州现有4家出版社、12家报纸、22家期刊、9家书刊定点印刷企业、100多家印刷厂、全国唯一1家朝文图书一级批发中心新华书店延边发行所及8个县(市)新华书店、2家书刊二级批发单位;全州范围内建设实施了综合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形成了以州图书馆为中心,县(市)图书馆为传送枢纽,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为传播点的网络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传播点320个。
  (三)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州政府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努力开拓文化市场,培育文化支柱产业,先后重点扶持了我州特色文化演展、文化旅游、出版和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打造对外民族文化交流精品,进一步促进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图们江洽谈会,宣传延边,提升知名度;州、市艺术团体创作了《千年阿里郎》、《长白山阿里郎》、《四季如歌》等富有朝鲜族特色的民族艺术精品,并与民俗旅游相结合,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大中华文库》(朝汉对照版)翻译出版项目被批准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首批翻译出版的《老子》、《文心雕龙》、《搜神记》已在韩国首尔面市,进一步扩大我州在全省、全国乃至国外的影响。
  (四)挖掘资源,大力开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通过召开全州艺术创作座谈会、举办民族舞蹈创作培训班等形式,加大民族文艺创作创新力度。两年来,全州文艺工作者共创作1000余首新歌曲目,《千年阿里郎》、《书魂》、《长鼓情》、《长白神韵》、《丰收的喜悦》等一批优秀的民族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二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延边州渤海国四处遗址的环境整治项目如期完成,并已论证上报国家。龙头山古墓群龙海墓区和延吉市小营镇长东、东风遗址,出土了罕见的精美文物300余件,这些文物均可称得上是国家珍贵文物中的极品。这些发现是我州考古工作前所未有的,极具历史突破性。全州现有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7处,省级35处,州级45处,县(市)级101处。全州共收集朝鲜族民歌2000余首,民间舞蹈30余种,民间器乐曲100余首,曲艺音乐150余首,已录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0项,省级名录24项,州级名录64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项目,已通过初审。目前,正在全力做好“图们江——中国朝鲜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此项目建成后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整合、保护和传承作用。
  (五)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拓展服务社会覆盖面。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我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近年来,以发挥社会效益为重点,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按照各自的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面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延边图书馆年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20余次;延边博物馆年接待参观者6万余人次,从2005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延边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作用,积极组织全州文化馆(站)业务培训和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全州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水平,各专业文艺团体坚持常年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为基层群众提供娱乐、信息、技术等服务,每年全州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50多场,送电影下乡1700多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主体职能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既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也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文化发展良好氛围。州政府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文化市场”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现场发布会、广场咨询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文化法制意识。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打击电子游戏机赌博违法经营活动”、“网吧监控行动”等多个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充分肯定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所取得成绩的同时,认为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深,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一是我州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民族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尚不够完善,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过于宏观,地方配套的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实在在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多。二是文化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从部门角度出发的较多,形成了“政出多门”,缺乏全局意识;三是我州还没有民族文化产业综合协调机构,单靠两、三个部门统筹全州民族文化产业工作,力度不够,难度很大;四是基层文化单位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意识中“等、靠、要”思想突出。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行业发展不够均衡。一是行业发展不均衡,虽然我州文化经营单位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层次不高,传统、服务的多,高科技、内涵深的少,图书音像市场发展较快,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影视等行业发展相对较慢;二是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整体实力不强,竞争能力较弱;三是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统筹力度不够,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朝鲜族传统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三)投入不足,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良性互动性不够强。自实施“文化强州”发展战略以来,州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我州部分文化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这些投入只是缓解了文化系统自身发展的一些矛盾。一方面,部分基层公益文化单位还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办公用房紧张、馆舍场地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由于我州文化要素市场还不够健全,大部分文化事业单位所需的资金、人才等要素,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统一分配,而通过市场配置来运作资金、技术、设备、创意、版权等文化要素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在开拓文化市场上缺乏主动进去精神,投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事业单位的难度较大,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好文化工作。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要成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文化相关部门以及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参加,加大对全州民族文化产业的规划、协调及宏观管理工作力度。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发展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规划,着力解决好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重点发展与协调发展、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文化市场,不断探索适合我州实际,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借国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时机,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适当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整体提升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档次和规模。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体系的服务功能。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发挥投入主体作用,加强项目建设,在整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搞好民族文化馆舍建设和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努力改变部分文化馆站、馆舍简陋、设备陈旧的状况,以满足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需要。二是适当增加经费额度,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要对民族文化馆站、民族文艺团体、民族文字出版单位、民族影视制作和民族文物保护单位给予扶持,及时足额拨付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以满足开展活动和进行艺术生产的需要。加强对朝鲜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对古籍整理和濒危民族文化抢救项目,应安排专项资金,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事业队伍建设,重视培养专业人才。民族文化专业人才是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着眼于提高民族文化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培养朝鲜族文化专业人才,坚持运用“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养”的办法,对民族文化事业急需的特殊人才实行高待遇招聘,对现有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有计划地送出去培养,对高校新毕业的优秀艺术人才,适当降低录用门槛,使文化事业单位能够及时补充新生力量,进而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朝鲜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四)进一步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化。节日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民族文化单位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风采和魅力,也使民族文化艺术团体较好地实现了自身价值。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载体,积极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民族文艺演出,以此来推动全州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拓展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开展省内外和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广阔的市场,逐步使民族文化艺术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向商业化运作迈进,引导民族艺术团体开展市场营销,依靠政府搭建的平台,主动跻身文化市场,按市场规则推销自己的艺术产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使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我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民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存、互动和双赢的良好格局,为促进我州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