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阚珂忆延边故事之三
2017-08-21 10:51:49

金时龙代表创办全国第一所农民大学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延吉市上小学时,就知道金时龙这个人很有名,但不懂得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也不知道他是全国人大代表。金时龙是全国劳动模范,是延边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1951年创办了延边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8年5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国第一所农民大学——延边黎明业余农业大学在同年的5月1日诞生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东盛乡。第一批经过考试入学的51名学员,都是几年来参加农业生产的高中毕业生和参加农业生产或参加基层工作3年到8年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和乡干部。学习年限为3年,设有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生产机械学等12门专业课程。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金时龙在延边州和延吉县等各级党政机关支持、关心和有关方面帮助下创办的业余农业大学。据全国人大档案记载,当时,延边黎明业余农业大学请公社党委书记讲政治课,请社长讲经营管理课,请有水稻培育经验的业余大学学员讲水稻培育课,请延边农学院的教师讲授基础课,请有丰富经验的农民做生产实习指导。

据全国人大档案记载,在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4月8日的全体会议上,金时龙代表发言介绍了他所在的延吉县东盛人民公社农民业余教育的情况。他说,他们公社有公办全日制小学9所,初中1所,民办半日制农业中学两所(包括1个高中班),业余教育有小学130个班,初中81个班,高中15个班,业余大学1所。全社有全日制和半日制学生4601人,还有2698人参加了拖拉机、牲畜、水稻、园艺等8个业余专业技术学校的学习。全社平均每两户有3名小学生,每3户有2名中学生,每30户有1名大学生,全社出现了“人人忙生产,处处读书声”的动人景象。我在延边20多年的生活中感受到,我国的朝鲜族是文明程度非常高的民族,他们重视教育,注重礼仪,讲究卫生,能歌善舞。

用现在的话说,金时龙是认真执行代表职务的称职代表。据全国人大档案记载,他多次在全国人大会议的全体会议上发言。在1962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4月12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金时龙代表发言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解决社员与社员之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提高广大社员群众劳动积极性的。他介绍说,他们坚决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具体办法是:健全劳动组织,搞好评工记分,按活搞定额、按定额评工计酬,推行按活搞包工,并且建立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在今天看来,虽然这些作法不免带有时代的烙印,但他们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搞定额搞包工的作法和建立责任制的工作思路,仍然是难能可贵、值得肯定的。

据新华社2002年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时的报道,金时龙代表1954年9月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晚宴时他所在的宴席上加了一小盘辣椒酱,这一尊重朝鲜族饮食习惯的安排细节使他激动不已。他从中体会到了党的民族政策。从这里我看到了当年全国人大的会务工作在各个细节上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这样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我们全国人大的工作人员应该很好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