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民族医药发展 努力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朝医学做贡献
2018-11-27 15:14:52

 

---记州人大代表、龙井市中医医院院长郑光

 

2004年被延边医师协会聘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7年当选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8年当选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2015年当选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朝医药分会理事……一步一个脚印镌刻着州人大代表、龙井市中医医院院长兼书记、主任中医师郑光的医者匠心和执着坚守。

他积极探索朝医药发展规律,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满足患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需求

将中医药、朝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传统针灸、拔罐、推拿、理疗、药浴、药膳、食疗、精神疗法、运动疗法等传统疗法为基础,充分发挥传统疗法与现代先进诊疗技术结合的优势,在原有朝医门诊的基础上成立朝医病房,设有住院病房,设置30张病床,根据四象人的不同体质提供朝药、朝医针灸、朝医护理、朝医推拿、朝医康复、朝医熏脐、朝医食疗、朝医养生保健及朝医治未病等医疗服务,朝医病房开具朝医处方,书写朝医病历,总结开创出朝医神阙养元术及针法,形成市中医院独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治未病”体系。同时,开展朝医小儿推拿绿色疗法,给小儿患者提供了便利。

目前,市中医院以朝医神阙养元术治疗少阴人之脾胃虚寒证的研究为课题申报吉林省朝医药标准化专题研究项目

强化中医(朝医)师承教育,提高中医(朝医)临床疗效

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上下工夫,加大投资力度,做大做强中风专科和针灸推拿康复科,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专科,加强中医理论创新方法探索。加强中药房建设,为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强化中药饮片质量监督,从采购、质检、验收、炮制、保管、调剂、煎煮等方面层层严格把关,中药饮片质量抽检合格率达要到98%以上,不断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引进中药免煎颗粒、启用智能化中药房,实现中药颗粒自动配制,精确称量,规范封装,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医临床需求。

加强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争取到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和示教室,选派7名业务骨干跟朱昌永名老中医师承培训,加强医院名老中医师承工作。市中医院与延吉市中医医院和延吉市朝医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医疗机制。2016年积极与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辟新的医疗科研教学基地2017-2018年度共有23名医务人员承担教学任务,为护理、康复、放射等四个专业620名学生讲课。2017年与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申请了国家教育部朝医学和朝药学高等院校专业目录建设工作,已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批准,今年吉林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招收朝医药学专业学生42名,教学任务由龙井市中医院全部承担。

他以“敢干、实干、苦干、善干”作风,健康扶贫惠民生职尽责做表率

2017年1月,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郑光当选州人大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人代会,提交了《关于重视朝医药理论体系发展的建议》,2018年提交了《关于修改延边朝鲜族发展朝医药条例的建议》,已得到政府及承办部门的重视。

每年组织医疗骨干积极开展义诊、讲座、乡医培训、医疗保障工作,对弱势群体和贫困户都施以援助。市中医院2017、2018连续两年,已为全市540余名环卫工人进行免费体检,为每一位参检的环卫工人建立档案,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查出疾病的环卫工人给予治疗指导建议,并做好复查和随访工作,真正把对环卫工人的关爱传承下去,把对环卫工人的关心落到实处;每年“六一”儿童节,组织岛村慈爱院智障儿童慰问活动,为孩子们送去大米、豆油、食品、药品等。

在全市精准脱贫健康扶贫大格局下,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定期带领和组织医护人员下乡巡诊,入户调查摸底,全面做好健康扶贫、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推进免费健康普查建档、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医疗费用补助等工作。安排包保责任人和医护人员对贫困户和包保村村民进行疾病诊治、健康宣教、点对点对接。每个月派出专业医疗团队对全市范围内的贫困户进行“回头看”,根据贫困户的脉象、症状及时调整药品用量,并讲解健康扶贫政策、先诊疗后付费方式等政策,让他们享受到新政策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温暖。对老头沟镇桃园村、龙水村,三合镇北兴村、鹤西村,德新石门村每个村下派驻村村医一名,每季度对患病贫困人员进行随访,详细记录随访情况,做到病情早发现早治疗,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力推进。扎实开展医药包保村---老头沟镇太阳村脱贫工作,解决村民土鸡销售问题,筹划精品真空包装米砖项目,积极帮助扶贫对象找到切实可行的致富道路实现早日脱贫。

(龙井市人大常委会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