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州人大代表、图们市石岘镇合鑫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王艳清
2014年,种食用菌火了!2015年,王艳清因为能种“神奇”的食用菌也火了!她成立的图们市石岘镇合鑫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时间遐迩闻名。来自吉林省内、延边州各地的学员不辞辛苦,来到远离都市的石岘镇河北村,向合作社董事长王艳清“取经”,学习制作“神奇”的食用菌技术。顿时,平时稍显冷清的大棚和制菌操作间变得热闹起来。大学毕业的王艳清以丰富的制菌技术和管理知识,当起了食用菌方面的“教授”。 如今,身为延边深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延边州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延边州第十一次女代会代表,王艳清更加执着于食用菌事业,带领家乡父老在青山绿水间奋力“淘金”,当之无愧地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引领者、解决基层群众诉求的发言人。 鱼跃龙门入大学 返乡创业梦深藏 1998年,王艳清刚大学毕业。别看年纪小,她的奋斗史绝对可以让她成为当下最时髦的励志大片主角。 刚刚走出延边大学农学院校门的王艳清,为了丰富人生,在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她毅然决然地南下到广东东莞打工生活。费尽了百转周折终于找到一家台商独资企业的仓库管理员工作。经过100天的努力,王艳清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为此得到了公司总经理的赏识,破格提升为管理人员。由于做事认真谨慎,加上要强不认输和雷厉风行的性格,不到1000天她顺利成为公司的高级主管。就这样一干就是10年。在打工过程中不仅磨练了她的意志,而且让王艳清学习到了台湾先进的工厂管理经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经过10年的积累与磨练,2009年,想做自己事业的王艳清果断辞掉东莞工作回乡创业。 干什么?怎么干?这曾经让年轻的王艳清夜不能寐。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她发现人们对食用菌越来越偏爱,直觉告诉她这个行业必将有着广阔的前景。王艳清拿起背包,跑到先进地区,对市场消费、运输方式、销售途径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调研。 2010年6月,胸有成竹的王艳清成立了延边深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的她的创业梦。但是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公司刚刚成立时,企业与河北村农户签订了30万袋木耳菌袋生产合同,由于技术和管理不成熟,亏损 20多万元。20多万对于这个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是王艳清知道信誉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她以“求仁为大,求利为小,真正服务于客户 ”的经营理念重整旗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让农户拿到了满意的木耳菌棒。 提起当年的不如意,王艳清感慨颇多。她说,虽然当时受到了一些损失,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练。其实我应该感谢那段时间的挫折,人生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挫折缺少积极的心态。 菌菇朵朵似云来 累累硕果挂金枝 “从前人们都认为要赚钱就要到大城市,我就是要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致富,要让村里的老百姓在家跟前儿实现共同富裕。”王艳清说。8年来,王艳清以她夙夜匪懈的工作态度和坚持不懈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将自己的精力和才智化作光和热,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农村合作社食用菌栽培事业。 为了让食用菌栽培技术过硬,效益最大化,王艳清多次到福建一家菌类研究所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对方同意向公司传授全套的栽培技术,每年支付15万元技术转让费,解决了技术难题。经过细心呵护,新产品杏鲍菇终于问世了,王艳清满怀希望,看着白嫩嫩的杏鲍菇,心里乐开了花。糟糕的是,还没等到杏鲍菇出第二茬,又出现了新问题。延边消费者都认为杏鲍菇是南方产品,北方不可能有,产品出现滞销。为了打开市场,王艳清大包小包拎着产品,到各大超市、饭店、蔬菜批发市场,认真、细致地向客户讲解,现场制作产品,通过与同类产品比较,用事实证明了产品无论在口感、色泽、保质期上都有着很大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的产品终于得到了延边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赢得了本地区消费者的青睐,现在产品已经销售到长春、牡丹江等地,还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都说王艳清成功了,但成功的王艳清没有忘却自己仍旧是一位农民。农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忘本,王艳清的“本”就是周围的村民,王艳清的“不忘本”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2008年1月,图们市石岘镇合鑫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正式挂牌。 王艳清清晰的思路让合作社走向了良性循环。她认为,以“ 手工作坊”为基础的传统盲目生产方式,将倒台于集约化、高科技化产品多样化、规模化的新的发展潮流中,规模化基地将是食用菌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此理念为基础,合作社打造领办了占地15公顷、配套最完善的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园区,园区实行“资源集中管理,生产分散经营,产品统一销售”的模式,为保障园区内种植户生产成本的降低,园区专门成立原材料供应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以最低的价格向种植户提供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自主经营,销售上成立销售公司,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保障种植户最大利益。园区带动农户56户,年实现产值800多万元。拥有总资产总额1281万元,职工46人,入社人员62人,年生产食用菌达1000吨(其中杏鲍菇年产量450吨)。并已形成系统的产品销售网络。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先后被评为:省级青年再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延边州先进农民专业合社、图们市党员带富实习基地等称号。 田间地头忙奔波 不辞辛劳为百姓 “虽然我通过自己的能力带动了很多农民种菌致富,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不仅是企业家,更是一名人大代表,说出农民的心声、解决农民的困难是每一位支持我的基层群众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州人大代表,王艳清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由于长期扎根农村,王艳清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有志创业的农村妇女,其中很多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又不符合贷款标准,导致创业的念头刚一萌生就夭折了。2012年当选州人大代表后,王艳清将调研中了解到的关于农村妇女贷款难的情况如实加以整理并提交建议,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很快,政府就降低了农村贷款标准,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王艳清表示,今后会更加关注农村换届选举、农村招商引资如何兼顾环保等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家乡的长远发展献计出力。 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王艳清没有忘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在她们夫妇二人的带领下,附近的几个村有120多名村民通过发展食用菌走上了富裕路,累计为农民增收890万元。“王总每年向我提供菌袋5万袋,并且免费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不仅保障了产量和质量,还为我们提供销售渠道,每年销售额都能达到20万元,现在我们坐在家里就有钱赚!”谈起在王艳清的带动下,通过种植食用菌走上脱贫致富小康路的潘兆娟喜笑颜开。到2011年王艳清已经扶持了15个贫困户,他们年收入可达20万元,如愿以偿摘掉了贫困帽子。王艳清还经常为附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免费送去食用菌废弃的菌棒当烧柴。春节期间,还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在王艳清的带领下,她所领导的企业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形成了一个务实的团体。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使得企业具有明显的约束性、凝聚性和激励性。积极主动、勤勤恳恳的为社会多作贡献,是王艳清最大的幸福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