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名代表,心系百姓、关注民生,用一件又一件为群众做的实事,践行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
他,一名法官,秉公司法、不徇私情,用一桩又一桩对难案要案的统筹化解,彰扬着“公平与正义”的理念;
他,一名院长,从严治院、民主管理,用一枚又一枚沉甸甸的延吉法院的奖章,诠释着“尚法厚德,务实自强”的内涵……
他就是州、市人大代表、延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蔡松男。在他调任延吉市人民法院几年时间里,延吉市法院就先后获得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法院”等诸多荣誉,他个人也被评为“2011年吉林省十佳优秀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法院工作报告连续2年以投票器方式投票获全票通过,政行风测评由2011的第9名上升到2012年的第3名,受到了当地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一杆标尺:真正做到听民声、顺民意、解民难
2009年12月,蔡松男任延吉市法院院长。上任伊始,难题接踵而来。延吉法院的工作有许多不同于别的法院的地方。审判执行工作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工作,就案办案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就是旧存积案、涉诉信访比较多,每天都有人数不等的当事人到法院上访,群众对法院工作还有这样那样的意见……
蔡松男通过广泛和深入的调研,相继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措施。为了实现“简易案件快速审、普通案件精化审”,按照“一审一书”的方式设立了有单独编制的速裁庭,按照案由进行区分,把民间借贷、婚姻家庭、供水、电、热合同纠纷案件交由速裁庭审理,使占民商事案件受理总数三分之一的案件审理实现了快速高效,部分案件如婚姻家庭案件从立案到审结不出2小时就审理完毕,速裁庭法官人均年审结案件数量都在500件以上。此举在提升效益、减轻诉累方面成效明显,不仅极大方便了当事人诉讼的同时,也减轻了民商审判中心的办案压力,为其他民商案件的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做好联动、能动司法,是蔡松男克服审判执行工作任务繁重,赢得群众满意的又一举措。近年来,蔡松男与市司法局协调沟通,在法院立案大厅旁设立了人民调解中心,对于一些当事人双方异议不大的案件,由立案审查人员导引至人民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使案件在还未进入诉讼程序前就得到了处理;在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心设立了交通事故巡回审理法庭,每周定时定人到交警大队开庭审理交通事故损害案件,一方面便于证据的及时调取,另一方面通过与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警察一起做好双方工作,减少诉讼中的对抗,提升审判效果;深入做好农村巡回法庭工作,由朝阳川法庭每周定期到所辖乡镇开展巡回审判,开庭到田间地头,保证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让纠纷得到解决。
让公正高效司法惠及群众,让司法的关怀温暖群众,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支持。在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蔡松男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清理了1176件诉讼积案和400多件执行积案,从源头上减少了当事人上访,为法院工作稳中求进铺平了道路。这些措施的采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映在案件受理数量相对不变甚至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案件审(执)结率、调撤率、正确率保持了逐年提高,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逐年下降,特别是旧存积案清理和上访案件的合理解决,受到了来自当地党委、人大、上级法院以及社会的普遍肯定。
一腔热血:勇于为民鼓与呼,善于为民办实事
作为法院领导干部,勇于为民鼓与呼,善于为民办实事,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是蔡松男同志一贯的追求。他认为,这既是对党员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使命感、责任感的客观反映。
涉诉信访是目前困扰法院的普遍问题之一,蔡松男上任后用近乎超常人的精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涉诉信访案件基本解决完毕,创下多个“第一”。
他在调研中发现从2008年以来形成了1176件没有审结的案子,蔡松男提出要利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所有积案全部审理完毕。有人提意见,延吉法院年受理各类案件近万件,是全省基层法院审判任务最重的法院之一,有点积案是难免的。但蔡松男带着解释的语气坚决地说:“迟来的公正是非公正。每一个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都希望自己的案子无论输赢都能早一点结论,如果这一点我们都做不到,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变相的渎职。”在蔡松男的坚持下,经过发动和组织,采取三人一组、庭长牵头、领导包保、院长把关、责任到人、层级负责的方式,适时召开审委会、清积调度会、疑难案件分析会,2010年上半年就审结积案逾千件,至2011年6月最后一个判决书送达,历时一年多终于消化了所有积案,成为全州法院最早一个完成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清理的法院,为实现均衡结案、收结案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从源头上减少了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
要求别人做到的,蔡松男必先自己带头做好。一位8年上访者崔某几乎天天来他办公室反映自己的“老问题”,而且遇重大会议必进京上访。蔡松男始终耐心地听她讲案子的事,还主动在节假日到她农村的家里走访,逐步软化了她的心理,情绪变得相对平和。在确认为有理访后,通过强令被申请人拿出大部分,与二审法院各拿一部分的办法使她息诉罢访。问题解决后,有一天她又来了,一直从上午9时等到11时,邀请蔡松男去她们家吃顿饭。今年2月13日,她在新闻联播中看到蔡松男在人民大会堂领取“全国模范法院”奖牌的新闻后,还第一个打电话祝贺。蔡松男说,“通过这件事我感到,只要能设身处地地为上访人着想,真正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排解忧患,他们就一定会认可你、信任你,如此就没有解决不了难题。”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下必然带来冲突,矛盾凸显就不可避免。涉诉信访量大增给法院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蔡松男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重塑信访理念,在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做涉诉信访工作中,他坚持敞开大门接访,当面回答上访人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信访渠道畅通,用司法的温暖化解上访人心中的纠结。只要不外出、不开会等,对每一个来访人员都敞开大门,变堵为疏、变躲为接,亲近民生、关注民情,听取民声、为民着想,同时采取与市委、上级法院合力治访的措施,严格依法区别有理访、无理访,通过再审、协商其他部门共同解决等方式,2年内使32件信访案件基本得到解决,再也没有过去一到上班就担心,一到节假日或国家有什么重要活动就紧张的感觉。
一种情怀:对群众不负责,是一种变相的渎职
蔡松男认为,法院工作就是要打开大门欢迎代表的监督,“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帮助、监督就是关心”。
蔡松男始终把法院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和人大的依法监督之下,自觉接受市委、人大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蔡松男对人大批转的涉及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他都认真督办,安排有关部门限期办结,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同时,他还定期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院里视察,旁听案件审理,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并加大对法院工作的宣传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蔡松男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各种视察、调研活动,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并按时参加人大会议,认真审议各种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群众关心的法官队伍管理、执行难等问题,他都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有份量的建议和意见,并撰写调研文章。蔡松男说,对群众不负责,是一种变相的渎职。多年来,延吉市法院办理工作得到市人大的肯定,代表、委员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
蔡松男定期到自己的选区走访,了解情况。在一次走访中,蔡松男了解到社区缺少健身器材,老人和孩子们娱乐生活不方便。他通过多方渠道调查,果然,由于社区居民楼老化,缺少物业管理,老人们健身要去很远的地方,路途中要穿行多条马路,对于老人们来说,很不方便。蔡松男主动联系各相关部门,多方联动,终于在社区里安置了一系列公共健身设施,彻底解决了小区居民处休闲健身的老问题。一位朝鲜族老阿迈逢人便夸,我们小区有位人大代表,专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蔡松男一直要求自己,认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履行好代表职责,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作为一名法院院长,要时刻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公正司法,执法为民,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吉林省法院作为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之一如何,更是牵动了蔡松男的心。在这一新的形势面前,如何使审判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更好地解决好延吉市法院遇到的三个难题,即:受案件受理数量居高不下且有继续走高的影响,法官负荷超标且愈加严重;受实行双语诉讼影响,法院整体业务工作量增多,一些试点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受独特区位影响,新型、疑难、复杂案件大幅增加,案件审理面临大量新困难,这成为蔡松男积极思索的课题。
面对各种困难,蔡松男这位第一个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才参加法院工作的院长,第一个在全州法院创设民商简易案件速裁的院长,第一个设立民商事审判中心集中审理案件的院长没有低头。因为他信奉:细节决定成败,滴水穿石的努力、汇涓成河的坚持才能推进法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