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打造“黄金口岸”的梦想
2013-11-21 09:51:06

他,背井离乡异地打拼创业;他,发展企业助推地方经济;他,回报社会热衷公益事业;他,心怀梦想不懈努力追求。他,就是珲春市大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万卓。

1922年,洪万卓离开家乡温州,带着仅有的5万元来到珲春市开始了创业之旅。1998年,开办了珲春市万丰灯具经贸有限公司;2001年,创办了珲春亿客隆超市和园丁农贸市场……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诚信的经营,短短的10年时间,洪万卓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面对着成功,面对着荣誉,洪万卓没有沾沾自喜,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2006年,洪万卓作为珲春市人大代表和创业先锋,在考察研究中发现,当地的消费市场仅靠老百姓的消费是做不大的,只有依托口岸优势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消费。2007年1月,他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珲春市第一家专业对俄的综合性贸易商场——珲春大海商贸城。为了给俄罗斯游客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珲春对俄消费市场影响力,2008年,他在商贸城里设立了全省首个俄罗斯消费者维权投诉联络站。多年来,联络站先后受理各类投诉167起,接待咨询500余人,帮助外国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同时,作为延边温州投资商会的执行会长,洪万卓坚信在省、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商会以商招商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对俄贸易,落实更多俄罗斯游客喜爱的项目,把珲春边城打造成俄罗斯人购物、旅游、医疗、教育、创业、定居养老的目的地,成为他们的“后花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地方百姓的认可,作为商人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创更广泛的商业领域。洪万卓不断思考着带动更多的百姓共同致富。2010年,他投资2000万元开发大荒沟漂流景区旅游项目,并聘用村民在景区工作,组织村民在景区内销售土鸡、松茸、野蜂蜜等农副产品。景区营业以来,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2万多人次,村民年均收入增加3000余元。旅游项目不仅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更吸引了国外游客到珲春旅游。

洪万卓深知,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来自于人才的储备,人才储备更是珲春对外窗口建设的智力保障。针对珲春人才近年来不断外流的实际,他决定投身珲春教育事业。2012年6月,他成立了珲春浙商万国置业有限公司,投入1亿元开发建设学府公寓项目。该项目位于珲春市第一高中南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06平方米。建设项目意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打造安心舒适的学习氛围,满足部分外出务工的家庭和外地学生的住宿、学习需要。同时,企业积极与学校寻求合作,对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长期资助,助力学生们的学业梦想,并在学生学业完成后提供就业岗位,签订人才聘用合同,吸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洪万卓相信,只有不断营造人才选用的有利环境,才能让更多的人才回流,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也能为建设家乡贡献新力量。

“做人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担当责任。”这是洪万卓做人的准则。他时常说:“企业发展壮大了,理应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真心实意为社会做好事做实事。”2004年,他捐赠价值3万元的灯具,为全市各个小区楼道完成亮化工程;2008年,捐资8万元为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更换桌椅;2009年,出资400万元改造珲春欧式街;为聋哑儿童朴文淑承担所有生活和学习费用……

如今,洪万卓在推动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他多次提出发展对俄合作,增强对俄商贸,优化对俄投资项目,保护并管理俄罗斯游客和度假居住客商的建议,得到了州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谈及未来,洪万卓道出了心中的梦想:口岸城市应该把口岸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珲春口岸发展对俄贸易资源丰富,可投资开发的项目很多,如水上乐园、冰雪娱乐城、中国文化园、海宁皮革城、北山游乐城、东正教堂、健康产业园、民俗村生态园等等……如今每年近20万人次的俄罗斯消费者前来,今后要发展到100万人次的俄罗斯消费者来珲春消费,那时珲春将成为吉林省最活跃的“商业之都”。未来,企业将尽其所能,发展珲春口岸经济,提升珲春国际化形象,为珲春口岸城市的消费市场打造一条绿色消费长廊,使珲春成为一个“黄金口岸”。

                                                                (特约记者 / 张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