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0-11-27 10:24:47

 

——2020年11月27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州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重点工作部署,2020年9月至10月,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姜虎权带领州人大常委会及部分全国、省、州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围绕我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安图、汪清等县(市)基层一线,选择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视察;赴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几次易稿后形成此报告。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全面启动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延边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延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召开部署会议近40次,出台政策文件20余个,落实资金40.7亿元,全州上下基本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农业农村经济有新成就。全州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占粮食作物的9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农机化水平86.5%全州特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65%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6亿元。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1,规模养殖场发展到545家。建设高标准农田255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37.9万亩、大豆生产保护区214万亩。培育国家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6个,创建延边黄牛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创建国家和省级特优区3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达到208个。延边黑木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设乡村产业融合试点乡镇9个、试点村34个。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7个,建成村、镇电商服务站点723个,全州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60亿元,占全省37.9%。

(二)美丽乡村建设有新面貌。实施三清一改一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全州落实5.08万户农村改厕任务,行政村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开展农村危旧房屋整治,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1.8万处。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村屯”44个,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6.4万户。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9个、省级73个。有 24个村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1%、78.2%,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根除影响河湖生态顽疾156个。推进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更新造林面积10.9万公顷,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面积519.4万亩。

(三)脱贫攻坚工作有新成效。全州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0亿元,实施项目3939个。全州贫困人口脱贫28054户47300人,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05%,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积极推进延甬东西部协作,落实宁波援建资金8.55亿元。吸引54家企业落户延边,到位资金37亿元。在宁波设立消费扶贫销售点196个,建成运营消费扶贫展销中心3个,销售额达2亿元。全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位居首位,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农村综合改革有新突破。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颁证率达90%。全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出全省20%。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38.8亿元,其中核实所有者权益31.8亿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积极推进17个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农地”等政策完成贷款19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册外地”规范化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增收1.7亿元。深入推进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农垦、水利、供销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林长制试点。

(五)农村社会事业有新进展。农村52万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98.2%。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通屯硬化路率达97.8%,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聘用农村特岗教师554名,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乡村学校达到省定标准。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聘请乡医328名,72家乡镇卫生院、909个村级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97%,边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实现全覆盖。

(六)基层社会治理有新举措。全州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81个,农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16.3万元常态化推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农事代理代办、巡回服务制度。选优育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选派400名优秀人才到村里任职,全州754个行政村实现“一肩挑”国家省州“民主法治示范村”占总数的66.7%。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大力整治黄赌毒。深入开展礼仪延边、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州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85个、“星级文明户”超过8000户。104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751个。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发展短板,聚焦问题迎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挑战

从视察情况看,我州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客观分析我州“三农”发展现状,聚焦突出问题,补齐这些短板,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也将为“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差,存在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现象,给农产品和土壤带来潜在污染。水资源、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有待恢复,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残留菌袋、塑料薄膜、药瓶、畜禽养殖废弃物等不同程度地造成农业环境污染。有的村杂物乱堆、垃圾乱倒现象存在,给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生产环境有效管理带来困难。秸杆综合利用率较低,农民春耕生产和秸杆处理矛盾时有发生。环保厕所维护机制不健全,使用率偏低。

(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虽然我州农村土地流转率高达64%,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规模经营主体尚未与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还缺乏有效衔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技术推广难度大。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不够,农业“龙头企业”虽有341家,但是国家和省级企业仅占19.3%,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紧密。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统筹规划不够,可持续性不强,存在同质化现象,旅游产品还有待开发。

(三)农村文化文明建设滞后。农村文化硬件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设施比较薄弱,受经费和人员紧缺等因素影响,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难。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闲时间较长,农民文化生活贫乏,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有所抬头,街头巷尾、店铺农家赌博现象存在;农村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现象突出,婚丧嫁娶讲排场、人际交往比阔气风气盛行,使一些不富裕的家庭苦不堪言。

(四)农村各类人才缺乏严重。延边因特有的区位、民族、语言优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边境村尤为突出,155个边境村中“空心村”占比65.9%。现有农村劳动力普遍不足,农村严重缺乏人气,留守农村的基本是以“386199”部队为主,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现有留守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传统,严重缺乏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高素质人才,也导致村干部培养后继乏人,致富带头人、技术人才缺失。

(五)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差异较大。我州一些“中心村”“特色村”“脱贫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很好,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地方财力有限,大多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公共交通、通讯网络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和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机制不健全。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总的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延边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使命,充分认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需要,立足延边实际,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延边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目标要求,切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在延边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一)以战略规划为蓝图,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是着眼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把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来抓。一是突出规划先行。吃透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精髓要义,战略把握发展定位,有机结合延边实际,科学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发展。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规划上,要明确产业方向,着力破解“在哪振兴”难题;要明确发展路径,着力破解“如何振兴”难题;要明确上下联动,着力破解不能“合力振兴”难题。二是突出脱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把巩固脱贫成果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整体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第二个五年规划,注重推动两项工作在思想、政策等方面的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是突出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规划上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内容,实现“村村有规划、城乡规划全覆盖”

(二)以综合改革为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创新举措,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在深化“册外地”有偿使用上求突破。“册外地”有偿使用这项改革已经在全省率先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还需要在政策宣传和深入推广上求突破,把全州农户私自开荒形成的“册外地”激活,有效提高村集体收入,解决农户占有不均和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二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求突破通过清产核资,已经摸清了全州农村集体的家底,要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源,需要加快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集体资产规范有序流转搭建市场化运转平台。可学习借鉴图们市水口村经验实施“整村土地入股模式”发展产业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升反哺农民的能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经济基础和执政能力三是在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上求突破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实现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要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租赁、转包、入股、托管、合营、代耕代种代收等形式,与农户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着力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可借鉴汪清鸿越粮食企业“公司+农场(农户)”代耕代种代收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农场、农户的多赢。四是在农村宅基地改革上求突破。我州户在人不在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村庄农房长期闲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让农村更显萧条。比如龙井三合村常住人口仅占17%,绝大多数农房呈闲置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隐患,但这为推进宅基地改革提供了条件。建议各地结合规范宅基地管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时同步推进宅基地改革,创新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多种模式,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养老等产业,既繁荣了农村经济,又实现戌边稳边富边。可以学习推广安图县榆树川村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把闲置农房打包外租,既为农民新建了房屋、增加了出租收入,又美化了村容村貌,壮大了乡旅产业。五是在农村金融改革上求突破乡村发展,要利用农村广袤的资源来撬动金融活水流向乡村。要在推广农地贷”“农担贷”等基础上,加快创新产品,探索推进住房和厂房财产权、林权、农机所有权、农产品仓单质押、农业设施等贷款模式,为农企和农户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三)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三产业协调发展。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加则加、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围绕“政策”抓调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新”字抓调整,大力培育桑黄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特”字抓调整,把长白山人参、延边黑木耳、延边黄牛等传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把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着力优化乡村投资和营商环境,通过信贷、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为乡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农业观光价值、山水生态价值、人文民俗价值。可借鉴江苏扬州模式,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招引农业项目,以产业融合的思路来谋划农业,构建三产融合大产业链,逐步形成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效益农业上下功夫。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延边黑木耳、黄牛等产品品牌整合和创力度,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乡字号”“土字号”“特字号”农业品牌,切实改变延边好的农特产品以“大路货”销售的困境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借助东西部对口合作的契机,把我州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往发达地区,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对外影响力

(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正确处理好农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实现农村富与生态美相统一。一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村”“民俗村”“农家乐”,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学习借鉴浙江德清经验,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农家乐、洋家乐等产业,提升村容村貌、培育乡旅产业、农民就地就业、提升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二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变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念好字经,做好文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兼顾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建立农业绿色发展长效监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让“绿色发展”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让“绿色延边”成为延边农业对外的“标签”。三是全面深化农业环境治理。启动农业污染源普查,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地膜使用量和残留量、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落实部门和地区责任,建立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防治机制,同时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

(五)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推动乡村社会文明发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增强农民凝聚力,提振农村精气神一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把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变成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舞台,让农民活跃起来坚持文化工作重心下移,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推出具有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激发农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中来二是传承创新农村优秀文化。我州保存着朝鲜族最经典的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这是延边的民族文脉和乡愁。像以《红太阳照边疆》等富有浓郁民族、乡土气息的歌曲,曾传唱大江南北、经久不衰,让全国人民都为之向往。我们要加大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既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又要保护好文物古迹、百年村落、民族村寨、传统民宅、农业遗迹、红色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让延边300多项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传下去,丰富农民的精神家园。三是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乡村振兴,既要让农民口袋鼓,也要让脑袋富采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春风进基层、进农村,引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农民的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习俗,完善村规民约,制约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农村有序和谐发展。乡村治、百姓安。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我州乡村社会治理特殊性与艰巨性并存,要站在巩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的高度,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牢固树立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解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统筹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效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为基,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坚持法治为本,把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坚持德治为先,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引导农民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创业致富。学习借鉴安图龙泉村“廉政教育+休闲旅游+加工产业”模式,乡村治理更加有序、村容村貌更加美丽、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三是全面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积极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要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势力打击力度,确保农村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七)以生活富裕为目标,推动振兴成果共享发展。农业农村工作,说到底是让农民富起来,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一是聚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去年,我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2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16,不到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农民收入亟待提高。要加快实施“返乡入乡创业行动”,鼓励和吸引能人返乡入乡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要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鼓励农民改善传统发展模式,科技和结构调整要收入,向提质增效要收入,向新产业新业态要收入。持续拓宽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为农业生产规避风险保驾护航,确保稳定农民收入。二是聚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农民反应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安全饮水、农田水利、道路、信息、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加快现代物流要素资源下乡,加强邮政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物流网点承载力,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农资下行渠道,重点解决物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聚焦补齐民生短板。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是我州农村最大短板之一,应积极探索“城乡公共服务并轨”制度,不断充实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织密兜牢农村民生保障网,合理配置城乡要素资源,健全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热土四是聚焦各类人才培育。农村各类人才严重缺失,要通过实施“农技人才培育工程”“领头雁培训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举措,为乡村培育、吸引、留住各类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