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州耕地质量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9-09-27 09:45:02

 

——2019927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州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常委会议: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耕地质量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根据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以金相镇副主任为组长的调查组,于5月深入我州和龙、珲春、敦化、汪清等县市,对州耕地质量现状及耕地质量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我州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7.07万公顷。截止到2018年末,我州耕地总量约为43万公顷,超出省级指标。其中高产田面积占20.4%;中产田面积占42.9%;低产田面积占36.7%。耕地平均等级为12.19等。为确保耕地质量向好发展,近年来,州和各县市政府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中,加大了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培育健康土壤,加快农业提质,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质量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综合开发治理耕地,提高了中低产田基础地力

十二五以来,全州持续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着重对水利排灌、机耕道路、生产便道、土壤培肥等进行整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优质水稻、绿色特产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十二五以来,全州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7个,建成面积89.31万亩、平整农田面积3.09万亩、土壤改良13.08万亩、完成投资19.64亿元。修建各类拦河坝448座、水田灌溉渠道3280公里、各类灌排渠系建筑物4877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8.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0年以前的0.46提高到了0.57

(二)实施培肥沃土工程,调控了土壤环境健康质量

为改善土壤质量,全州实施了培肥沃土工程,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了农民施肥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去年,全州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7%开展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大农用机械秸秆还田比例,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捡拾打捆全程机械化技术,去年秸秆还田面积达227.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积极探索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有效平整土地,增厚土层,改良土质,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鼓励农户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机械深松深翻技术,加深耕作层,提高了耕地保水保肥水平。

(三)注重耕地质量调控,防止了耕地过度开发利用

防止耕地过度开发利用,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要求,科学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对高等别耕地和土地整治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对低等别、质量较差及生态脆弱地区的基本农田,在规划布局中予以调出。截止2018年底,我州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9.52万公顷,圆满完成了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协调处理好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关系,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种用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通过专项清理,全州1351个“大棚房”问题基本完成整改。

(四)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了质量预报预警服务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根据不同农区生态环境、土壤类型、作物布局,建立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开展包括土壤墒情和肥效在内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目前,全州8个县(市)共有固定监测点位250余个,检测项目7项。二是建立了区域性耕地质量数据库,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与监测评价成果定期报自然资源部备案,实现了数据自动处理和高速传递,既为全州耕地质量提供了预警预报服务,也为农业区划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五)积极推进绿色生产,保障了耕地质量提升效果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突出发展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机、绿色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积极推广保护性耕种技术,去年全州免耕播种57万亩,深松整地5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5%。加快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落实“两区”划定总任务23.4万公顷。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实施耕地轮作面积20万公顷,落实轮作补贴资金1.99亿元。大力推广绿色、提质、增效的新技术和新肥料。2018年,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30万公顷,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我州在提高耕地质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州耕地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占比较大 。按照《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全州中低产田土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9.6%,耕地质量趋于恶化态势。耕地养分亏缺失调,基础地力逐年下降。全州部分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有机质含量减少幅度较大,土壤酸化较明显。土壤酸化导致肥力水平下降,宜种性变窄,农作物产量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也在提高,直接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调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淡薄。受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出国劳务等因素影响,我州部分县市土地原经营者多将土地对外流转,以和龙市为例,土地流转比例达到60%以上实际经营者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作物产出,大量投入化肥和农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和板结。即使农民自己耕种也很少使用有机肥。由于多年来掠夺性种植,化肥、农药超量施用,我州土地生物多样性严重退化,地力快速下降,沃土层由几十年前的30cm以上,下降到现在的20cm左右

二是秸秆还田不足。我州多年来普遍采取免耕作业,秸秆无法全量还田。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是提高耕地有机质的有效途径,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翻地时将秸秆翻入地下20-25cm效果最好,但我州农机配套动力不足,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农场、米业普遍缺乏120马力以上动力拖拉机,直接影响了秸秆全量还田的推广效果。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今年春季有些秸秆还田示范点都因传火使整个区域的秸秆全部烧掉,并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三是农村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显现。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城市污水、汽车尾气、生活垃圾排放量等逐年增多,这些污染物排放最终都对地表土壤造成污染。随着城市工业污染治理逐步深入,部分中小企业也向农村转移,致使农村土壤环境受到侵害,重金属及尾矿土壤污染也加剧了土壤环境质量下降。我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刚刚起步,土壤环境监测、监管、科研等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需求。

四是耕地质量年久失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四十年,在此期间,我州农经营方式、种植业结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带来耕地数量、地力及其质量的变化。近几年,我州虽然开展了一些农用地和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土壤环境尚未进行详查,无法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评价,难以满足现阶段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耕地质量监管

按照“主体明确、责任明晰、经济激励、监督制约”的要求,严格项目管理、加强资金监管、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占补平衡、强化执法监察、健全责任考核,探索建立政府为责任主体、部门联动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形成各部门密切合作、通力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新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监管体系,强化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开展项目建设

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和示范区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以建促保,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标准化率,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每年在耕地占用费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标准化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重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坡耕地水土保持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实施保护工程,强化关键技术供给

重点围绕“改、培、保、控”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通过增施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提供大马力机耕服务,实施秸秆全量还田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培肥地力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通过严格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

落实耕地质量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应积极作为,落实主体责任,履行监督责任,坚持疏堵结合,支持和督导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全州营造良好的保护耕地、珍惜耕地、重视耕地质量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