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1-11-29 10:16:41

 

——2021年11月29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州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9月中旬,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张太范带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和部分省州人大代表、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委员组成的视察组,对延吉市、龙井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同时,书面调取了州文广旅局及其他各县市旅游发展情况的报告,基本掌握了我州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现形成如下视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和延边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旅游发展会议要求,将旅游产业列入全州三大主导产业突出培育,出台一系列进位增长的政策措施,举全州之力,发挥延边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民族优势,全面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统筹推进全州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旅游发展对于兴边富民、民族团结、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扩大开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美丽中国鲜到延边”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顶层设计、资源整合、项目带动、塑造品牌、融合发展、全域发力”的特色化旅游发展之路。

(一)高位布局,匠心椽笔绘发展蓝图

我州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创新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一是顶层设计,提出“旅游兴州”战略2017年11月,延边州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了“旅游兴州”战略构想,2018年召开全州“旅游兴州”动员大会,“旅游兴州”战略全面打响。州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兴州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委托中青旅编制了《延边州全域旅游规划纲要及“旅游兴州”总体发展报告》,全州上下积极构建“旅游+”工作格局,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旅游与环境整治、旅游与健康养生全面融合发展,延边州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大幕迅速拉开。

二是树立理念,坚持“四大原则”统领。围绕“旅游兴州”战略,提出实施战略的“四大原则”。即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全域发展的原则;坚持共建共享、普惠民生的原则。

三是资源整合,凝结“五大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朝鲜族风情,深入挖掘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突出绿色生态的自然风光,努力把我州打造成观光赏景、休闲度假、养生怡神的旅游胜地。突出独一无二的边境风貌,将“三国交界”作为旅游风光,开发多方边境游,强化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突出绚丽壮观的冰雪风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吉林要做好雪文章”的要求,大力开发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娱乐、冰雪度假等产品。突出深厚革命传统的红色风采,充分利用宝贵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以中国朝鲜族反日斗争、东北抗联、抗美援朝为主的红色旅游题材。

(二)创新融合,四方联动架腾飞之翼

一是项目建设突飞猛进,旅游发展框架基本成型。围绕“四三一”工程,制定州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推进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类大型、综合型旅游项目开工上马,在延吉打造了以延龙图新区为核心的中国朝鲜族民俗旅游、在珲春打造以敬信镇为核心的东北亚多国风情旅游、在敦化打造以六鼎山为核心的休闲养生旅游、在林区打造以仙峰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森林旅游四个综合体,加快建设了旅游集散、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三类示范点,精心打造了一条千里图们江边境旅游风情带。旅游经济已成长为我州战略性支柱产业。从2015年至今,旅游总收入从268.4亿元增长到555.34亿元,年均增长19.9%,明显高于全国13.8%的平均增速;旅游业增加值从107.37亿元增长到222.1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73%增长到8.07%。我州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22.60%,位居吉林省第一。

二是服务设施加速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愈发牢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孵化功能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延吉市客运西站综合旅游集散中心、延边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珲春旅游集散中心相继建成。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州完成123座旅游厕所建设,A级旅游厕所28座,集中连片厕所95座;实施“旅游+交通”融合,完善市县之间、旅游景区之间交通网络。

三是产业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发展路径逐步拓宽。夯实“智慧旅游”工程,丰富“延边旅游年卡”功能,实现多领域、跨地区“旅游一卡通”互联互游。创新旅游门票预约制度,建立景区管理、游客统计、实时监控系统平台。推进全域大数据开放共享,激发旅游领域智能化发展的活力。与上海景域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驴妈妈旅游网延边分站”,建立全域旅游智慧化网络,扩大旅游宣传。

(三)品牌引领,以“鲜”为媒铸金字招牌

一是开展特色营销,节庆活动层出不穷。科学谋划州县两级节事活动,实现“一县一品牌”,有效推进县市节事活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省文旅厅支持,成功举办“2018吉林省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暨东北亚国际文化旅游推介周”“2019东北亚文化旅游美食周”等系列活动。时任省委书记、省长曾亲自莅临活动开幕式,并给予高度赞誉。“中国(吉林)2018汽车房车穿越集结赛”、“2019中国延吉朝鲜族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朝鲜族农夫节”“中国·和龙金达莱文化旅游节”“中国·延边韦特恩国际自行车旅游节”系列活动先后举办,让延边文化、延边旅游、延边味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是开展高端营销,打响延边旅游品牌2019年,延边州成功走进央视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向全国观众充分展现延边州的美食美景、优美生态、民族风情,进一步打响了“美丽中国·鲜到延边”旅游品牌,提升了延边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是开展精准营销,不断丰富特色产品。立足各市县资源,精准发力开展品牌营销,广泛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周边国家及港澳地区和全国各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吉浙携手新春民俗文化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文旅宣传推广活动,赴太原、西安、杭州、宁波、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开展文旅推介活动。

二、值得借鉴的几点经验

经验之一: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是实现“旅游兴州”的前提和保障。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意见,编制了全域旅游规划纲要,强化对重大事项谋划、重要规划审核、重点项目推进、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领导和统筹,形成了“全州一盘棋、共同抓旅游”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经验之二:强化旅游项目和设施建设,是实现“旅游兴州”的支撑和基础。项目和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州把旅游项目和设施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一要务,立足延边区位优势、民俗优势、生态优势和节点优势,围绕自然生态禀赋、历史民俗和红色文化抓好旅游项目和设施建设谋划工作,为游客创造并提供便利文明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经验之三:强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宣传营销,是实现“旅游兴州”的关键和有效途径。积极彰显朝鲜族民族文化“金字招牌”,深入挖掘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鲜活多姿的民俗风情。突出饮食特色、边境风貌、冰雪风韵、红色旅游。加大主流媒体宣传推广,整体打包宣传具有延边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州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管理体制、政策方面等因素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一)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尽管我州将旅游产业列入全州三大主导产业突出培育,但全州尚未形成“人人关注旅游服务质量,人人关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认识模糊,对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对旅游产业在我州经济中的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在全州各行各业和全州人民中形成共识,全州全民发展旅游的气氛还不够浓,合力还不够大,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尚未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共识。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层级不高。我州景区虽然较多,但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龙头景点、知名景点不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层级不高,旅游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无法产生让游客产生引人入胜的感觉。而且,开发时缺乏创新,相关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让人感觉景点过于单调,旅游内容过于单一和贫乏,民族文化特色不突出。因此,无法达到让游客在景区内长时间滞留的目的。同时,低层次的开发导致与国内知名景点的开发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旅游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我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疫情的影响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我州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旅游业的打击更为明显。同时,随着通往长白山等旅游热点地区的航线、高速公路、高铁的开通,虽然也给我州带来一定客源,但是游客分流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必经我州的游客,现在更多的选择从别的地区辗转进入或是直接到达,因此周边地区交通格局发生的变化,也给我州旅游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四)冬季旅游产业开发亟待加强。近年来,我州的美食美景已经在国内外打出一定名气,但是冬季仍然是旅游淡季,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对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仍然有所欠缺,冬季旅游的潜能仍未被开发出来。另外,由于资金匮乏,也导致冬季旅游项目建设滞后。由于冬季旅游产业的开展,对于场地、设备、工具等方面都有比较特殊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专项资金的投入,仅凭借相关政府部门的拨款,或者企业的单纯的资金投入,是很难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体制。另外,由于冬季旅游的特殊要求,我州开展该项旅游,客源比较窄,客源结构也不够合理。

四、对策建议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十分重要, “十四五”时期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发挥好我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以中国朝鲜族文化为特色的“北方休闲之都”,为“产业兴州”贡献旅游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合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引导,旅游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行业带动性强,是一业兴百业兴的龙头产业。就我州而言,旅游产业更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应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推进《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兴州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纲领性文件,严格落实《延边州全域旅游规划纲要及“旅游兴州”总体发展报告》,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审时度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真正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统领我州的支柱产业,提升全州人民幸福指数的福民产业。为此,文旅部门应切实担负起对全州旅游产业的统筹规划、规划指导、资源整合、督促协调等方面的职责,及时研究全州旅游产业更大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重大项目、政策措施。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旅游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齐抓共管,拿出实际的行动、有效的举措、管用的办法,下大力气解决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全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形成“全州一盘棋、共同抓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鼓励我州旅游企业进行整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造、延伸产业链等途径,着力扶持和提升一批优势明显、带动作用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努力将其打造成实力雄厚、机制健全、竞争力强的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多元投入,鼓励民间资本,特别是返乡创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千方百计招大商、选好商,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项目对接,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型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多种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我州旅游开发和经营。打造特色化的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推动延边旅游由单一的观光游向复合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传统的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三)扩大内需,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州要加快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努力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快实现旅游与大交通相融合。积极拓展国内航线,增加华中、西南地区航线、航点,开发东北地区、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客源市场。二是加快实现旅游与大文化相融合。依托延边特色文化,推进民俗歌舞、特色饮食、节庆会展等方面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三是加快实现旅游与大农林相融合。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融入到我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推出乡村游、民俗游、文化游、冰雪游等具有延边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旅游特色化竞争、差异化发展,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体验感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森林旅游促进林业转型发展,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现有林场设施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度假旅游,打造“瑞士小镇”“森林人家”“雪乡雪村”。四是加快实现旅游与体育养生紧密融合。举办国际自行车旅游节,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延边冰雪资源优势,加快高端滑雪场建设。强化旅游与健康养生紧密结合,发展延边的生态、养生、保健旅游。五是用好红色资源。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利用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精心设计推出红色旅游和学习体验线路,让更多人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

(四)补齐短板,全力促进冬季旅游产业开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聚焦北京冬季奥运会,大力发展冰雪旅游项目,发挥雪的优势,做好冰的文章,加快推动“白雪换白银”。一是聚焦全民参与,大力弘扬奥运精神、体育精神,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冰雪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冬奥盛事、参与冰雪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冰雪运动热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冬季旅游推介工作。借助北京冬奥盛事,充分利用线下线上媒质,网红电商,推介我州的冰雪之美,吸引客源,刺激冰雪旅游市场,助力旅游经济复苏。三是加大冬季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做优做强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全产业链培育“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运动”等优势项目。四是建立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多方投资、市场动作”的发展模式,成立延边旅游投融资公司,形成冬季旅游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体制。同时,要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加强旅行社管理、加大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努力实现“冷资源”变成“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