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绕科技创新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书面)
2021-09-28 09:11:46

 

——2021928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

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常委会组成以副主任朴雄英为组长、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9月上旬围绕科技创新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汪清县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书面听取了州政府和州科技局等相关州直单位、园区、院校等部门关于科技创新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科技创新在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大科技供给,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在全省地市级率先成立科技领导小组,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延边州与高校科研单位协同创新合作指导意见》《延边州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创新发展环境,推动了国泰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重大产业升级项目落户延边。通过举办“吉浙两省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了生物与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与互联网+等四个行业百余家企业(项目)角逐,激发了创新活力。二是落实减负帮扶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给予减费降税、研发补助,为创新“松绑减负”。“十三五”期间全州财政科技支出9.3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1.5亿元,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发放研发补助1351万元。三是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发挥“中国朝鲜族科技工作者协会”“延边州应用技术专家协会”作用,吸引集聚一批人才;依托各类人才专项,培养了10余位“万人计划”“金达莱学者”“长白山友谊奖”人选、实施了24项省级以上引智项目。通过实施“科技人才专项计划”,举办各类创新培训班,支持和引领了一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二)突出科技赋能,创新作用不断强化。一是推进科技+产业”提升工程。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州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78项、资金12291万元,其中国家级10项、471万元,省级236项、10615万元,州级132项、1205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推动,“新型成套技术在医药领域产业化应用”等一批技术取得突破,累计获省级科技奖73项。二是创新培育医药健康产业。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引导医药健康企业增加投入、转产扩产、升级壮大。2020年医药健康领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三是深入实施科技脱贫。大力整合科技资源助力脱贫攻坚,选派“三区”人才295人次开展科技服务,组建9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以“1+N模式”覆盖全州贫困村。累计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55项,举办培训班30期,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4000余人次,有效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培育创新能力,创新主体不断壮大。一是科技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向企业提供服务、集聚资源,培育出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20192016年相比,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了5.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加了4.1亿元。全州科技小巨人企业51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户。二是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从全州科技计划项目分布领域看,医药食品、先进制造等工业密集行业始终居于前列,通过项目实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2019年2016年相比,全州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外部支出均增加0.3亿元,创新成果不断递增,发明专利申请39项、注册商标335个。

(四)聚焦平台建设,创新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区域创新平台渐成规模。延吉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珲春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敦化市全面开启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工业企业创新集聚区,2019年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州82.7%延吉高新区形成生物医药、软件开发等高层次产业集群,拥有敖东延吉、长白山印务等一批龙头企业,2020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户,占全州45.6%延边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农业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企业创新“基地”。二是行业创新平台能力提升。支撑重点行业开展研发创新,先后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中心9个、重点实验室12个、院士工作站6个以及医药健康产业中试基地和战略联盟三是科创孵化平台作用凸显。创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6个、星创天地8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个累计举办创新活动培训百余次,服务创新创业人员5000余人次。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我州创新创业、孵化转化的优质平台。总投资2.36亿元的汪清县健康科技孵化园已初见成效,成功引进吉林满医堂药业等多家企业入驻。

(五)深化协同合作,创新服务不断提升。一是校地合作显成效。先后与中科院、吉大等多所高校院所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举办长吉图区域中韩技术转移大会”“延边州产学研合作大会等活动,累计促成133个科技合作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6亿元。二是创新与驻地高校合作模式。率先在全省设立与延边大学科技计划合作专项,“州校双方”共同制定“项目指南”,为企业与高校搭建对接桥梁,通过“州校企”三方出资,帮助企业突破人才、资金和技术瓶颈,落实合作项目9个三是对外合作扎实推进。积极推动延甬两地科研交流、技术推广等方面合作,引进实施“桑黄饮片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黄瓜砧木品种及嫁接技术示范推广”等目。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推动与东北亚区域国家科技合作朝鲜共同建设马铃薯繁育中心,组织30多家企业参加“吉林省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科技交流会”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层科技管理力量弱化。在机构改革中各县(市)科技局撤并,成为其他部门的内设科室,实际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幅减少。全州有6个县(市)科技局变成其他部门的一个内设科室、5个县(市)只有2-3人负责全县(市)的科技工作。各县(市)科技工作的弱化,导致在推进基层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上缺乏工作手段和综合协调能力,严重影响和限制了科技部门在谋划科技项目、培育企业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的支撑作用。

(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延边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财政状况趋紧,州县两级财政在科技上的投入普遍不足,而且投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工作的需求。过去五年,全州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2016年0.64%、2017年0.55%、2018年0.54%、2019年0.48%,到2020年更是下降到0.31%,州本级科技部门可支配科技经费仅200万元,在科技领域投入严重不足。“十三五”期间,全州(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2%,远低于全国2.2%和全省0.9%的平均水平,科技投入不足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州科技创新最直接的因素。

(三)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目前,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仅占全省的2.8%;产值规模亿元以下的有56户,占全州比重的80%以上,带动和支撑作用不很明显。我州科技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比较薄弱,缺乏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州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延吉卷烟厂和珲春紫金铜业2家,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也只有吉林敖东、敦化凯莱英等少数企业,多数企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普遍不能自主承担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项目。2019年与2016年相比,全州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8%降到了0.3%、研究机构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减少了6939万元、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减少了22项。

(四)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延边地处偏远、经济总量偏低,对产业、技术,特别是人才吸引力有限。州内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人员在享受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都非常滞后,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导致科技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近年来,虽然我州加大了“招才引智”力度,但是引进的人才大多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很少有企业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企业科技人才普遍呈现服务年限短、流动性大的问题,一线科技人员逐年递减,培育本土领军创新人才日趋困难。2019年与2016相比,全州规上工业企业R&D人员减少83人机构人员博士10人减到3人、硕士69人减到47人,人才流失严重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新时期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起点上,需要立足全州大力实施“产业强州”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为延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释放创新发展活力。一是提高站位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强“产业强州”战略意义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健全科技机构和队伍建设,加挂牌子或把“科技”体现在合并机构名称中,不断强化科技职能,努力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促进创新的良好环境。二是突出规划先行。立足全州发展全局,加强科技工作系统谋划,抓紧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州本级《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县(市)层面均未启动,建议州县两级加快规划编制,统筹指导和组织推动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为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提供支撑。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州科技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部门联动,推进科技与人才、产业、高校等深度融合。突出结果导向,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评价和考评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宏观指导、资源配置。着力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实行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科技项目赋能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在人才、项目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化优势明显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用好用活实施“产业强州”战略1亿元引导资金,设立科创产业引导资金采用政府出资+产业领军企业出资”的方式,建立不同行业“由政府监督,出资企业负责,规范化运作”小体量基金,动重点产业和企业向高技术方向发展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上规模,提高产业综合实力。结合延边实际,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力求在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上求突破。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建立逐级培育体系,依据产业需求和市场导向,开展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着力挖掘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技术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敦化凯莱英企业依靠研发创新成为我州首家产值超15亿的医药企业,应积极推动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优势学科深度对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建立相互支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同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共同承担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对州内企业拥有的具有产业化前景并获省级以上科技奖的科技成果,优先在科技计划中支持本地转化。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经费投入。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议各级政府把科技创新放在财政预算中统筹考虑,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保障“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R&D)投入强度达到1.1%。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相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各项企业创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投入资金开展创新研发。二是畅通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制定“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股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三是向上争取政策。借鉴科技部与各省的“部省”会商机制,密切与省科技厅等省级部门联系,在全省率先推动建立“厅地”会商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对接议,研商大项目,争取省级更多的倾斜与支持,促进更多资源向延边集聚。

(五)加强科技人才引育,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进。拓宽“招才引智”新路径,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完善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等相关配套举措,为其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健全域外专家引进和服务机制,对科技领军人才和核心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加大出国(境)培训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引智项目。二是促进人才向产业集聚。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任职,鼓励高科技人才围绕延边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带着科技成果入股,有利于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培育新兴业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培养科技服务人才。大力培育各类科技服务业,包括科技中介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等,支持科技服务与科创平台协同发展。积极发挥“吉林大学(延边)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