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州发改委主任 窦庆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2020年上半年全州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围绕州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立“疫情防控”和“稳增长”两个专班,全力抓“六保”促“六稳”,努力争取“两手抓、双胜利”。
(一)整体经济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与上年同期持平,较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较一季度提升1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1%,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预计下降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616.5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作物583.5万公顷,较上年增加8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2亿袋,与上年持平。全州家庭农场、合作社分别发展到4363、7209家,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24.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累计投入高空测报灯8个、虫情测报灯6个、专用性诱捕器6808个,草地贪夜蛾、蝗虫等虫害防治实现全覆盖。
(三)工业经济小幅增长。截至目前,全州275户规上工业企业应复尽复,复工率达到100%。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较1-5月回落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4.2%,降幅较1-5月收窄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50户重点监测企业20升30降,实现产值160.6亿元,占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4.8%。全州口罩、隔离衣、防护服、医用帽日产能分别达到340、14.5、2.8和3万只(套、顶)。1-5月份,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下降10.9%,利润总额增长10.5%。
(四)服务业缓慢复苏。截至目前,全州“两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7.3%。全州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3387万元,发放消费券57.16万张,带动消费8826万元。上半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延吉百货大楼、万达购物广场等重点商贸企业零售额呈快速回升态势。全州网络零售额实现48.2亿元,占全省的16.1%,居全省第二位。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尚未完全走出疫情影响,预计上半年分别下降34.9%、12.3%、5.1%和0.8%。全州服务业增加值预计下降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扬。截至6月末,全州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93个,开复工率94.6%,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开工项目74个,开工率90.2%;复工项目119个,复工率97.5%。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开复工率94.5%;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开复工率100%。上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较1-5月提升7.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六)外贸进出口降幅扩大。随着全球疫情加剧,开拓新国际市场和争取新订单难度加大,3月份以来,全州外贸进出口降幅逐步扩大。上半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7亿元,下降15.6%左右,降幅较1-5月扩大1.8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27亿元,下降22.5%;外贸进口30亿元,下降8.3%。
(七)财政收入实现增长。全州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0.6亿元,增长3.2%,高于1-5月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9亿元,增长1.4%,高于1-5月2.1个百分点,扭转了4月份以来的负增长局面。其中,税收收入18.7亿元,增长7.1%;非税收入11.2亿元,下降8.6%。
(八)先行指标总体向好。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3%、6.5%,分别较1-5月提升2.2和0.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5%,工业用电量下降0.2%,分别较1-5月提升1和1.5个百分点;全州铁路货运发送量476.9万吨,增长7.3%,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
(九)民生和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全州共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筛查11.02万份,隔离管控6.83万人,7例确诊病例(含境外输入病例2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我州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安图、汪清两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验收,全州贫困发生率降至0.05%。“十大民生工程”“百件惠民实事”有序推进。全州CPI累计上涨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物价涨势接近疫前水平。全州城区新增独立公办幼儿园竣工6所,小、初、高各年级16万名学生顺利完成返校复课。全州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达到7772万人和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4%,低于省控线0.22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全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2.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0.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9.4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61元/月人均和4021元/年人均,各县市农村低保标准均达到或超过3800元。解决0.23万户剩余“无籍房”问题,8.42万户全州所有存量“无籍房”问题圆满解决。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安置住房523套、国有工矿棚户区安置住房252套,改造铺设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城市管网12.8公里。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州经济仍处于复苏回升区间。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年度计划目标外,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指标较年度计划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不争事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多年积累的问题在疫情压力下进一步显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工业稳增长压力暂未缓解。虽然我州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比较及时,但受市场需求不足、产业链不畅等因素影响,产能释放尚不充分。
二是疫情对服务业影响难以在短期消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降幅虽在持续收窄,但仍处于下滑区间。
三是储备项目质量不高。上半年,我州申报专项债券项目241个、“十个围绕”项目930个、新基建“761”工程项目249个,省直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11.2%、23.8%、45%,显示出我州项目谋划包装成熟度不足,在国家有新的投资导向时不能抢占先机。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上半年税收收入剔除烟厂支撑因素外下降幅度较大。整体财政收入在大部分税源企业效益不佳和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下增长乏力。有限的财力与疫情防控、“六保”等刚性支出间矛盾突出。
二、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州仍将面临很多难以预见和左右的增长压力。全州上下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各项稳增长措施,紧盯全年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和产业,精准施策,挖潜量、扩增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全州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此,下半年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紧抓项目施工“黄金期”,扎实开展“竣工投产百日攻坚”活动,抓好全年2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延吉新机场地基处理试验段,实施电力设施迁移改造。加快敦白高铁建设进度。确保龙蒲高速建成通车。力争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完成首台机组盘车,国泰新能源汽车、金赛医药工业园二期等项目投产达效。全面做好珲春柠檬酸、和龙明岩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发挥项目中心服务功能,全面梳理项目入统要件,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颗粒归仓”,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窗口期,按照“抗疫国债”、“十个围绕”、新基建“761”工程等政策导向高质量谋划申报一批新项目,力求在项目资金争取上取得新突破。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力争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40个,转化率达30%以上。突出抓好网上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力争入统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0%左右。
(二)优化企业服务,稳定工业生产
持续开展“千人助千企”行动,常态化落实“服务企业周”机制,“一企一策”制定重点企业援企稳企方案,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到年底,长白山卷烟州内市场销售占比再提升2个百分点。聚焦企业供应链不畅、配套链受阻、资金链紧张以及订单减少等问题,落实好“减税收、增信贷、降成本、缓期限、优服务”等政策,提升“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应用水平,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力保市场主体数量不减。积极推动企业升规入统,抓好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到年底,企业升规入统达10户以上,新增孵化基地2户。依托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政策,加快5G基站建设进程。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争全年“上云”企业达100户以上。
(三)挖掘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新业态
围绕发展“会展经济”“节庆经济”,大力开展“促消费、稳增长”攻坚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积极调整“消费券”促销活动方案,提升资金撬动比。组织开展“盛夏延边美食一条街”“百企千品大联展”等系列促销活动。丰富消费业态,强化商圈消费,打造“夜经济”载体,提高服务配套水平。推进珲春综保区、延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长春跨境电商综试区互联互通,实施“传统企业+电商+网红”等模式,开展“网红直播”“网红带货”等线上促销活动,拓展网络销售新渠道。积极培育在线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培训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消费热点。围绕“四三一”工程建设,推进延吉恐龙文博苑和博物馆、龙井琵岩山温泉和梨花谷小镇、图们日光山主峰旅游观光等项目建设;加快敦化老白山、珲春防川景区扩容升级;谋划建设图们江跨江游玻璃桥,拓展图们江出海游、中俄朝三国陆海环线游;推动敦化六鼎山温泉公园和商务酒店群建设;加快和龙仙峰滑雪场建设。加大对州内行社、景区的支持力度,引导开发边境自驾游、省内短途游等新业务,加快恢复跨省游业务。
(四)坚持精准施策,决胜脱贫攻坚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组建工作专班,着力解决危房改造建新未折旧、部分村屯供水不稳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综合保障、基础提升、扶贫协作、定点帮扶、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聚焦剩余317名未脱贫人口脱贫任务,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加大精准滴灌投入、加强一人一策帮扶、实行点对点领导包保,确保如期稳定脱贫。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保持政策举措稳定,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抓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全面构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防贫保稳机制,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现贫困人口予以及时跟进帮扶。
(五)稳定农业生产,加快乡村振兴
加强农业田间管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病虫害监测防控,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全面落实“菜篮子”县(市)长负责制,提升果蔬生产、供应能力。持续抓好猪、牛、羊产业发展,全力推进畜牧业稳产保供。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抓好成品粮油储备、供应动态平衡。提升农业展业化水平,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100个,创建州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鼓励推广由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开展的代耕代种代收等新型生产模式。深化农产品加工。推进人参、黑木耳、灵芝、桑黄等特色产业精深发展。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7%。
(六)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发展活力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网上办理事项比例达75%以上,百件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册外地”有偿使用,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加快国有林区社会职能剥离移交进程。争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厂办大集体改革。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全力推进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延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申报。密切关注疫情对国际形势的影响,适时开展对外开放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夯实开发开放承载能力。强化对州内外贸企业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与宁波等国内地区在防疫、招商等领域的对接交流,营造良好开放氛围。
(七)强化社会保障,提升民生福祉
全面落实“外方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加快落实“百件惠民实事”。完成三年新增20所城区独立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推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升中高职“3+2”培养质量。到年底,改造老旧散小区60万平方米、各类地下管网50公里、农村危房1305户,完成棚改逾期未安置解决任务的74%,改造老旧小区280万平方米、棚户区900套,改扩建城市道路40万平方米。完善“六位一体”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等行业监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信访矛盾化解,依法打击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深化“平安延边”建设。
(八)严守生态底线,绘就美丽延边
紧盯环保督察整改时间节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5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3项、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13项。持续打好“五大保卫战”。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力争延吉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0%。9月底前,完成7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到年底,完成优良水体提升和劣五类水体治理重点工程107个,确保10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目标要求、9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标准。扎实做好“绿盾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全面解决侵占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推进珲春敬信湿地和延吉五道水库上游17公里段湿地修复,全州自然湿地有效保护率达35%以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抓好全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责任重大。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支持和监督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开拓创新、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推动延边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