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延边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情况的报告
2023-12-04 20:12:39

——2023年12月4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州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年。年初以来,延边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一号文件部署要求,锚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五大振兴,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见实效。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我州排名从过去的全省市(州)倒数第二名跃升至全省市(州)第二名,并成功入围2023年国办乡村振兴督查激励名单,获得5000万元奖励资金。按照要求,现将全州推进乡村振兴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落地落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始终将“三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要位置。一是强化部署推动。州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三农”工作,明确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责任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精神,制定印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逐项落实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时间表、任务书,以“五化”闭环工作法,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涉农资金40.5亿元。大力推广“吉农金服”,融资金额8439.65万元,切实打通农业产业增产增效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严守稳产保供底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一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2.56万亩,超出省里下达任务7.66万亩。其中,落实大豆扩种任务182.94万亩,播种面积占全省 35%。实施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良种覆盖率保持100%,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6%。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331万千瓦。预计全州粮食产量达到37亿斤以上,创历史新高。二是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全州划定耕地保护目标660.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449.55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110.3万亩,深松整地面积19万亩。推进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续建35万亩、2023年度改造提升15.76万亩。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采集表层样点数10471个。推进秸秆还田离田,秸秆利用率达到90.01%,超出全省目标8个百分点。全域禁烧实现“零火点”。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化肥使用总量同比减少0.58%,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建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30个,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四是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新建各类棚室1122.2亩,省级“菜篮子”保障基地发展到9个,果蔬总产量达到42.3万吨,同比增长2.6%。全州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185家,能繁母猪保持在2.9万头左右。预计年底,全州生猪发展到75.3万头、出栏数44.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6%、3.5%。

三、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工作,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开展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910户1610名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持续提高“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全州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分别为16757人、1003人。累计发放脱贫人口残疾人“两项补贴”897万元。二是全力推进稳岗就业。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点对点帮扶165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实施就业帮扶车间倍增计划,新增帮扶车间70个,同比增长200%。12753名弱、半脱贫劳动力通过公益性岗位增收。鼓励1.7万脱贫群众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404.4万元。三是不断增强帮扶力量。组织中省州县四级帮扶单位集中包保410个村,新选派轮换驻村干部1146名。开展千名村书记和驻村干部专项培训,实施“传帮带”压茬交接。引导全州216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延边行动,结对195个村,实现566人就业,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5112万元。深入推进消费帮扶,1393个预算单位采购979万元脱贫地区农副产品,“832平台”交易销售额602万元。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建立重点农业产业“双链长”制,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加快打造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食药用菌、水产、民族食品、林产以及乡村旅游“6+1”特色产业集群。一是持续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全州肉牛规模饲养场(户)发展到381个。预计年底,全州肉牛发展到72万头、出栏数2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8.6%、23.4%。审定人参新品种“延参1号”,规上人参加工企业达16户,预计总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食药用菌种植规模稳定在14亿袋,预计总产值达到84亿元以上。全州养殖水面面积40.55万亩,预计水产品产量突破2500万斤。全州新增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省级以上星级企业发展到63家。新增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3个。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农业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43.4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3.75亿元,同比增长54.8%。现已完成投资13.49亿元,占比98.1%。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专精特新”涉农企业8个。全州州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到62个。三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2个。全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达到15个。认定“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基地18个,占全省总数62%。四是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7个县(市)获批国家项目。推进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建设主体项目4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中心815个,邮站覆盖率100%。持续优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857个。1-9月,全州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109.72亿元,占比全省第一。

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一是强化农民就业增收。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累计开展专场招聘、送岗下乡等活动148场,推荐岗位2万余个次。创建省级基地21个,带动创业1137户,吸纳就业3630人。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5064人次。打造“延边黄牛饲养工”省级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其中,县域内转移就业5.96万人。二是推动农业经营提质增效。组织动员返乡创业人员、村干部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全州新增合作社274家、家庭农场171家。认定州级示范合作社111家、示范农场246家。三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流转集体资产资源,实现交易成交1294宗、6807万元。积极推进延吉市、龙井市第二轮土地延包30年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盘活农村宅基地工作,全州新增试点村8个,盘活闲置宅基地51套。开展“三资”清理整顿。全州共完成问题整改2060件,追缴资金4278万元,追回资产价值4070万元。预计2023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同比增长10%。

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农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化推进、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季节性战役,持续保持全域整治、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保洁员配备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干净人家”创建8000户,滚动推进135个“千村示范”村、31个“百村示范”村创建。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全年计划建设的205个村已全部开工,实现98个边境村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5.9公里、危桥改造32座。完成188个行政村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工作。三是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结合全州“两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212户水冲厕所改造任务。积极争取省级管网式水冲厕所试点项目6个、后续运维管护设施设备试点县5个,到位资金3025.6万元。推进问题厕所整改,年内完成旱厕和水厕整改2620座。四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常态化做好农村控辍保学工作,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在读脱贫家庭学生899名,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全州设有标准化村卫生室908所,现有村医910名。推进建设改造农村福利中心6个、养老服务大院6个。全州农村低保共有3.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做好乡村振兴专干等各类招聘招录工作,共引进乡村振兴专干461人,招聘特岗教师136人。五是抓好重点边境村建设。制定出台买房落户、创业补贴等40项针对性强、具有突破性的意见措施,实施产业项目50个,投入资金3.5亿元。边境村常住人口由2022年的3.38万人增长至3.7万人。全省边境村工作现场推进会议、“民营企业进边疆·吉林行”系列活动在延边召开。

七、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乡村“善治”格局初步形成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营造和谐文明的乡村治理格局。一是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工作。全州1051个村党组织全部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等次,其中五星级乡镇党委11个、五星级村党组织36个。推动3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晋位升级。推行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按照“正职一职两备”要求,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093人。二是突出自治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完善,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议事协商制。持续推进网格治理,在2706个农村网格中成立2132个网格党小组,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1054个,推动乡村治理触角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延伸。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服务。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村民调解组织覆盖率达10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多部门整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村民警进村“两委”班子比例达到100%,“一村一警”全覆盖。持续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四是发挥德治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抓好文明村镇创建,149个村镇获评“全州文明村镇”称号,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和农村文明程度。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宣讲500余场,受众人数30多万人。

总的来看,我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在五个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延边“三农”工作还存在着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增收渠道不广、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衔接不紧密、农产品增收增效水平不明显等问题,亟需加快补齐。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以上报告。